在制药工业中,手性纯氨基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L-苯甘氨酸可用于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目前已有许多化学合成路线开发用于生产对映体纯氨基酸。例如,Strecker反应是工业化生产α-氨基酸的常用方法。然而,化学方法通常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有毒试剂和有机溶剂,并且产品的对映选择性相对较低,这对于可持续生产对映体纯氨基酸并不有利。与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催化方法通常在温和反应条件下进行,且因其优良的对映选择性被认为是手性化合物生产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从L-苯丙氨酸绿色可持续生产高价值手性氨基酸L-苯甘氨酸,本文作者首先设计了以大肠杆菌内源转氨酶(AT)依赖的多酶级联路径(图1)进行生产。
图1.从L-苯丙氨酸合成L-苯甘氨酸的多酶级联示意图
如图2a所示,多酶级联被重新构建为三个模块,对含有三种质粒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Ec-Phg1.0进行SDS-PAGE分析(图2b),对实验pH条件进行探索发现L-苯甘氨酸合成的理想pH值约为8.0(图2c)。如图2d所示,将10mML-苯丙氨酸投喂表达五种酶的重组大肠杆菌Ec-Phg1.0,48小时后获得7.21±0.15mML-苯甘氨酸,相当于约72.1%的转化率。根据HPLC结果,作者发现生物催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苯甲酰甲酸(BFA)(图2e)。对BFA积累的原因进行探索,最终作者推测LAAD对胺供体L-谷氨酸的消耗是导致BFA积累的重要原因。
图2.氨基转移酶(AT)依赖途径生物催化合成L-苯甘氨酸
接下来,作者重新设计构建蜡样芽胞杆菌亮氨酸脱氢酶(LeuDH)依赖的多酶级联途径用于L-苯甘氨酸的生产(图1)。如图3a所示,作者进一步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菌株Ec-Phg2.0,并进行SDS-PAGE分析(图3b)。从图3c和3d中可以看出,当分别使用10mM和40mML-苯丙氨酸作为底物时,12小时后分别产生9.92±0.39mM和39.97±3.84mML-苯甘氨酸,转化率均>99%,从液相结果可看出中间产物BFA的积累问题得到了解决(图3e)。
图3.亮氨酸脱氢酶(LeuDH)依赖途径生物催化合成L-苯甘氨酸
作者开发了两条人工酶级联路径,从L-苯丙氨酸合成对映体纯氨基酸L-苯甘氨酸。然而,第一条酶级联路径存在中间产物BFA的累积现象,导致目标L-苯甘氨酸的产量偏低。接下来,作者设计了第二条酶级联路径,使用蜡样芽胞杆菌的LeuDH替代AT/GluDH,成功解决了中间产物积累的问题,通过简洁的四步酶级联反应可以有效地将40mML-苯丙氨酸转化为39.97±3.84mM(6.04±0.58g/L)的L-苯甘氨酸,12h转化率99.9%。成功实现从天然可再生底物L-苯丙氨酸生物催化合成L-苯甘氨酸的最高产量。且催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中间产物积累,本文的生物催化方法将大大简化产品分离过程,在未来的工业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论文信息
AFour-StepEnzymaticCascadeforEfficientProductionofL-PhenylglycinefromBiobasedL-Phenylalanine
YulingZhu,Dr.JifengYuan
ChemBioChem
DOI:10./cbic.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达阅读该论文原文。
ChemBioChem
发布化学和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重要突破,包括化学生物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催化,仿生技术和生物材料领域。
更多精选文章
Angew.Chem.:非活化烯烃的催化不对称氢碳化
Chem.Eur.J.:精准硼烷化实现分子闭壳/开壳特性调控
ChemNanoMat:以硅化钴为催化剂选择性生长单壁碳纳米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