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据宝

不少产业的供应链依然严重承压。

魔幻的年已驶入第二季度。春播季到来,万物复苏,受疫情影响而停摆的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全国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然而,相比于生产端的高效复苏,物流受阻、海外订单下滑、需求恢复缓慢、资金链吃紧等因素导致了不少产业的供应链依然严重承压。

生产端复苏超九成

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了98.6%,人员平均复岗率达到了89.9%。中小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了76%,3月份以来日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上,生产经营活动恢复良好。

湖北省也正有序恢复生产。截至3月31日,湖北省“四上企业”复工率已达93.8%,复岗率69.3%。与3月11日比,复工率、复岗率分别提高84.1个百分点、53.1个百分点。武汉市的复工率、复岗率也分别达到了85.4%和40.4%。

在全国复工复产进程的加速推进下,3月的经济和行业数据环比2月显著改善。从与工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发电量数据来看,六大发电集团四月初的日均耗煤量维持在55万吨以上,较月初增加了三成,已恢复至往年水平的90%左右。

城市出行逐渐恢复。高德数据显示,全国主要城市的拥堵延时指数已恢复至去年同期80%至95%的水平。

需求复苏与生产复苏不同步

虽然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的开工率正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消费端恢复相对滞后,海外疫情大规模爆发使出口订单复苏前景不明朗,复工却不达产的现象大量存在。

3月我国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从上月的27.8回升至54.1,新订单指数从上月的29.3回升至52,生产端复苏的表现好于需求端。新出口订单指数从28.7回升至46.4,受海外疫情影响进出口指数均处于荣枯线之下。部分行业的需求恢复更为缓慢。

以出口依存度高的纺织业为例,行业复工已基本恢复稳定的同时,企业接单情况却不容乐观。中纺联对家复工企业的调查显示,在4月1日前的一周,仅有三分之一企业的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的80%,23.2%的企业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的50%。出口订单不足情况更为突出,仅有9%的企业出口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的80%,出口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50%的企业比例高达61.2%。这一订单恢复数据与行业高达98.4%的复工率整体不相匹配。

供应链承压,上游企业库存压力陡增

疫情之下,交通物流受阻、需求萎缩、资金债务等问题造成了上下游供应链不通畅。上游企业原材料大量积压,库存压力陡增。今年截至2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6.1天,较去年同期增加6.8天,产品周转率创下年以来新低,去库存将成为2季度相关企业的重要任务。

部分原材料的库存和价格走势数据可见端倪。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当周,全国主要城市主要钢材库存量虽较3月整体水平有小幅下降,但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疫情爆发后主要钢材累计库存量创近15年来新高。

再如聚酯上游原料PTA,厂家最新平均库存天数为6.5天,同比增加了4天,PTA期货主力合约3月末的价格创下历史新低,相关公司的企业效益和股价受到影响。

此外,甲醇、苯乙烯、乙二醇、PVC等多数上游化工品种主力期货合约价格均创下阶段或上市以来新低。

中小企业现金流吃紧

除了物流受阻及生产端需求端恢复不同步外,资金链紧张是导致供应链承压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微企业现金流遭受的冲击尤甚。

数据宝从财务角度对主板及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现金承压能力进行分析,以最新财报披露的货币资金为可用资金,以员工工资、办公场地及设备租金、利息支出为固定成本,计算在停产状态下上市公司现金可用于支付固定成本的最长期限,固定成本数据来自年年报,假设成本在各月平均分摊。

统计结果显示,作为大中型优质企业的代表,沪深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压力整体较小,75%的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均可支撑一年以上的人工、租金及利息成本开支,现金不足以支撑6个月以上固定成本开支的公司仅占8.36%。此外,优质上市公司普遍还具有便利的融资渠道补充现金资源,现金风险不大。

然而,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就没那么乐观了。数据宝统计,静态条件下超30%新三板公司的账面资金不足以支撑3个月的固定开支,4月如果这些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款状况仍未得到明显好转,公司现金流将面临更大压力。

下游中小微企业的现金压力向上传导造成了一季度不少产业的资金链整体承压。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1.3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3.8天,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创年以来新低。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期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三年来首次超过10%,疫情导致了工业企业费用率提高而账款回收速度放缓,企业现金流面临一进一出双重压力。

海外疫情大规模爆发将影响哪些产业供应链?

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却仍处于爆发期。可以预见,对进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产业链上的公司二季度生产经营仍会大受影响。

根据社科院的分析,海外疫情对我国进口产业链冲击较大的行业分别是汽车行业、机械设备、发动机类、化工产业、医药行业、航空航天。

其中,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中,美、德、意合计占比40%;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中,美、德、意、法、英的进口占比为40%;发动机类产品进口中,美、德、英、法、意五国占比合计为75%;航空航天及其零件产品进口中,美国、法国两国占比83%;医药、医疗器械进口中,美、德、法、意占比总和达到56%。当前上述国家的生产过程均受到疫情的影响,下游中国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风险凸现。

出口方面,年中国累计出口金额近2.5万亿美元,约占全年GDP总额的17.4%,机电产品贡献了全年出口总额的58.4%。分地区来看,年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金额占比合计超过三分之一。

从上市公司维度来看,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8%。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电子、家用电器和休闲服务业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营收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在年已发布了年报的近八百家上市公司中,对海外业务依存度超过70%的公司有29家,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行业。

数据宝

数据宝(shujubao):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