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座楼,不如说是种棵树
年,深圳第一栋绿色建筑建科大楼建成,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年亚太地区绿色建筑先锋奖,成为行业竞相观摩的新地标。13年后,未来大厦在龙岗国际低碳城拔地而起,世界上首个走出实验室的直流建筑,打开零碳建筑新出路。
这些有生命、会“呼吸”的建筑,都出自深圳建科院,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叶青。
从建科大楼到未来大厦的建设,很想了解一下您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建科大楼是建科院20年前就开始研究,它是我们的总部大楼,它更多的、更早的是一个实验和探索性的绿色建筑,也是中国第一个完整地接受了验收,有产权证的绿色建筑。
它的很大的意义在于从机制到理念到探索性的创新。建科大楼运行十几年来经历了37次台风,18次12级以上的台风,然后经历了所有的考验,没掉过一块玻璃,没有折断过一棵树,今天你看到的它已经郁郁葱葱,与其说是座楼,不如说是种棵树。
那么到未来大厦时候,我们应该是从一个机构开始走向对行业进行探索,它从建筑的研究、人和建筑的共享关系、建筑技术的提升走向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
所以你会看到在我们的未来大厦里,它是全外表都是立体绿化了是吧?然后我们边上还有利用城市的边角地做的农田,它代表了一种生产、生活、生态三合一,15分钟生活圈,40分钟新鲜蔬菜水果到口中,是面向未来的新生活方式,有机、有趣、有爱。
未来大厦本质上是对人居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对建筑的重新定义,要让它从一个工业品走向了可生长的生命体,未来大厦里面探索的技术,确切地讲是理念和跨界融合。
当建筑会呼吸,人才能诗意地栖居
未来大厦采用了钢结构、三分离的这样一个结构,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怎么体现它跟生态、跟周边环境的融合?
我觉得您这个问题特别好,其实建科院未来大厦最高是米,按照这样的高度,在常规做法上是不需要钢结构的。在当下的技术上,钢筋混凝土更便宜更省钱,我们之所以用钢结构是出于几个方向的考虑。
第一,钢材是更低碳的材料,它比混凝土本身要节碳30~50%,因为它可以回用。第二,钢结构是一个有利于打造韧性建筑,它更安全。第三,最关键它能带来适应变化的空间营造,它可以更大跨度,然后就使得我们的结构层柱距更大,高度更高,那么留出的空间就能让使用者再造,让使用者参与设计,这是最绿色的一种做法。
我们三分离是内胆和外表皮分离,楼层和楼板分离,然后这个设备管线和结构分离,传统的建筑外墙就是一个墙,但我们现在有两层,两层它就带来了可呼吸和变化,那么外层它就可以变成立体绿化,在我们南方,它是一个生态修复,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遮阳措施,那么它也能够降低热岛效应,也是个微海绵。
同时它是一个微碳汇,它还是在修复,如果我们能解决一些品种问题和种植的技术问题的时候,它就可以变成微水果林,然后可食,我们叫可食景观,比如说咱们可以种薄荷,种碰碰香,这些都可以,这样的话和平时期给鸟吃,危难时期就救人命,你就相当于人真正住在树上,钢结构就相当于树干,然后外面就是树叶,所以它会跟建筑一起生长。
工业建筑是个整容脸,绿色建筑是做天然美
向自然借土地、阳光和雨露,重寻人居与建筑的最初联系,叶青从古人的智慧汲取绿色建筑的新哲学,致力于成为技术突破的探路者,法律法规的推动者。
您刚才也提到了绿色建筑、未来大厦很多超前的东西,在您看来,未来的建筑和传统的建筑它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咱们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它其实是绿色的,这是我们恰恰要回归和学习的,因为你看中国传统的建筑它用的是木结构,木头它实际上就是从山上把树砍了,还可以再种树再生长,它只是从大自然借一点资源给人栖居,最后房子倒了,木头烂了还是还给土地还给山,所以它没有砍山,没有填水,所以山不变,水还在,风就不会变。风水气场,过去讲三山六水一分田,它就没有变。
那么我们现在讲的第二层的传统建筑,就是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相比,你看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高密度、现代科技让我们能建出了超高层,是吧?它完全是做出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壳,然后在里面靠空调、靠暖气隔绝自然,工业文明的思路就是对立隔绝,几百米的楼从上到下一个表情。所以用我的话说现在的工业建筑是个整容脸,我们的绿色建筑希望做的是天然美,一个是生命体,一个是工业品。
但是绿色建筑的转型建设过程当中,现在还处于把工业品点点做绿的阶段,同样它还是工业思维在做建筑,然后它希望减少一点自然资源的消耗,能效增加,能耗下降,能够节水节地,最关键重视室内环境健康,这个比不做好,所以我们叫它浅绿,但是真正的绿色建筑是重新定义建筑,它是让生命更精彩的地方,是让我们跟自然能够更安全,更友好,能够更有爱地连接、对话的地方,让我们重新回到内心找到回来的地方,所以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
“房住不炒”的时候房子与人的关系摆到第一位
您也一直是践行着生态文明朝前走,也是绿色建筑的一个践行者、先行者。您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您也经历了深圳经济特区这样一个绿色建筑条例的出台,您觉得这个条例对于深圳对于大湾区来说有着什么样的一个意义呢?
我是三届人大代表,也是三届人大常委。16年前我们深圳率先在全中国做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那么今年7月1号实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就是对节能条例的修订和上升,整个立法的过程我都有幸参与了审议推动,我觉得深圳的绿色建筑条例的出台,虽然它不是最早的,现在全国也已经有十几个,但是我认为它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理念最为深刻的,它从社会要求上明确地提出了把新建绿色建筑成为强制性标准。
第二是把绿色建筑从性能,以消费者、以老百姓、以使用者,结果为导向,性能评估纳入工程质量内涵,然后作为验收前置的要求,当中有21%的条款是针对运行,对运行方的责任界限的区别,然后对使用者将来的权益保证都做了法律上的安排。
所以我觉得它对行业影响的深远,其实可能我们整个社会还没有完整地认识到,我觉得它会将极为有力地推动社会对人居价值观的重建共识。
什么是真正的好房子?房住不炒,那么房子跟人的关系就会摆到第一位,房子被炒的时候,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形态,它的卖相,价格就会变成第一位。但是如果房子用来住的,那么住的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它的交通便利,生命绩效,对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环境适宜性,这些都将开始摆到首位。
多装饰,少装修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人居生活的期盼愈发具象和清晰,重塑着行业迭代与认知,同时,创新与机遇也在急速生长。
现在大众对于绿色建筑的了解其实是从装修开始的,其实国内装修污染还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您觉得装修污染的问题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
我经常说最好不要装修,我们可以装饰,装修的概念就是你东西不好了,你要去修它,那就说明你一开始选择就没选好。
但是我们选择了对的东西之后,我们把它做成个性化的装饰,这是可以的,是符合我们自己的审美,符合我们自己的习惯。那么是药三分毒,装修材料它都会有污染物的排放,那么实际上超标这个概念是相对的。
首先国家有标准,对各种指标有标准,甲醛、苯TVOC、氡,这些都有不同的成分,它致不同的病是会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个通用型的标准。其实我们的研究表明老人、呼吸道患者,比如说哮喘,呼吸道敏感的患者,还有孕妇,还有儿童,其实对同样的污染物含量,他们的反应成熟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按照统一的标准,我们跟欧美相比,国家标准跟欧美相比还有差距。那么绿色建筑的标准,它对国家普通的污染物标准,它其实控制强度又更高一点,所以更高标准确实是对人健康更有保证一些,那么这个过程你等装修完了才去检测,不合格再做治理,其实已经晚了一步了。
我们也研发了一种技术,就是叫预控制,就说实际上对你用什么材料、要什么样类型,在装修方案出来的时候就能模拟出来,它实际上是要错峰,防止同一类材料或者同样排放周期的材料在瞬间迭代,它就容量就特别高,你就很难处理,所以它可以通过预评价制度,你还没装你就会知道会不会有超标,然后你就可以调整。
后疫情时代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对于我们所做的空间的思考,对我们环境的思考,包括绿色建筑的这种思考,后疫情时代当大众意识慢慢觉醒的时候,对于绿色建筑这一块又有了什么样的新的要求和期望?
我觉得现在后疫情时代其实不仅仅是大家会对健康更重视,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不同层级都会思考,就是在一个应对不确定性的时代的时候,我们如何去适变和应变活着,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坚韧性的问题。
我觉得对政府层面,它可能对超大型城市的管理,对建设行业的管理,包括双碳战略,其实它都是要持续地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路上重新做探索,或者说不断在探索,我们已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对企业来讲就是它的机遇,对个人来讲,对绿色建筑的诉求一定是会上升的,当大众觉醒之后,他是会去选择产品,当房地产从供不应求,过去是能买到房子你就能发财,谁还敢对房子质量挑剔,发展商很牛气地说那你退给我,是不是?但今后是这个房子多了,真正刚需的人,他就会对品质有要求,那么能感知的绿色建筑,真正对人有效的绿色建筑技术,我觉得它会成为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人有了自驱力,就会为使命而奋斗
从一个建筑师,到事业单位管理者,再到上市公司掌门人,她历经多次身份转换,锻造了专属女性领导者决绝的自信和开创的精神,她认为,当下是女性成长的最好时代。
因为建筑业的门槛非常的高,系统非常复杂,您说它创新是非常难的,但是您一直是走在绿色建筑推动先行的这样一个方向,是什么原动力让您一直在这个方向去不断推动。
深圳完全是向全球开放的市场,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促使我们要反复思考,你能活着的本质你是要创造价值,你要为人民服务,你才有活着的可能性。
那人最需要什么?其实人是最需要有爱的空间,有爱人的地方才叫家,是不是?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反省说,我们过去都在研究建筑物,那我们能不能要研究人?
然后随着你研究的深入,随着你实践的深入,我们会发现建筑业跟自然的关系、跟地球的关系如此大,因为人从自然界获得资源的50%以上都用来城市建设活动,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然后我们最开始研究建筑节能,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它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发自内心认同的、要做的本质的自驱力的事情,从他驱走向了自驱。我想当你有自驱力的时候,你就会把它变成你的使命,这个时候你是为了这个使命而奋斗,活着成了结果。
我是一个“被动”的女企业家
院长您是从93年就来到深圳,成了一个建筑工程师,成长为了一个女企业家,把建科院从几十个人的一个事业单位,地方事业单位培养成了一个上市公司,你觉得女企业家的这样一个身份对你来说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
谢谢,其实我都挺不太适应你叫我女企业家的,因为同事们都叫我院长,所以你要说成为女企业家,我是一个被动的企业家,所以严格的讲我特别感恩是健康院培养了我,确切的讲确实是组织培养了我,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能够从设计师转型做企业管理者,然后走向企业的经营者。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其实我们自己是不断地在转型、在探索,作为女性,在这个过程我一直觉得特别我们建筑行业,女性还是有优势的,女性与生俱来面对不确定性的这种本能的应变能力,因为所有女性的基因里都应该有做妈妈的潜质,生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女性重新审视生命的过程是吧?
所以它会促使我们更全面系统地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简单和单一。第二我们擅长同时做几件事,第三我们可能会对生命、对人敏感,我们可能会愿意更多地花点精力花时间去跟人沟通,然后去解决人的问题,并且我们可能更有直觉地去了解人的语言、行动之下的内心的心语,那么你就可能更好地去提前做一些战略的安排。
所以这样的话我觉得是女性的优势,当然挑战是可能女性她会容易情绪化,然后容易感性,所以要作为女性企业家的话,假设要管理公司的时候,实际上需要平衡力非常强。你既要发挥女性的感性温度,又要有足够的原则性、理性、逻辑和当断则断的刚性,否则也是不行的,所以永远学不够,我们还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
领导力就是爱的能力,源源不断向外给流量
现在有非常多的女性创业者,然后女性也能顶半边天,你觉得目前来说是不是女性创业者已经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女性迎来了好时代,但是女性创业者是不是好时代,其实跟个人非常有关系,即便是个好时代,个人不匹配,对个人来讲就是灾难,即便时代不够好,个人强它其实也能够突破。
那么从规律来讲,为什么我说女性迎来了职场非常好的时代,不仅仅是职场,是在人类生命进程、生活进程、社会进程中,女性将会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就是我们到了生态文明新时代。你看农业的时候他是靠体力,所以就是要多生娃,要生男娃,男尊女卑其实是逐步就这样形成,冷兵器时代斗争也是靠体力,跟自然搏斗也是靠体力,但工业文明时代除了要体力,它开始要智力,所以当女性平等从公平的受教育开始,女性就开始在职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智力的成分会大过体力了。
那么新生态文明时候,为什么女性的优势从过去可以平等对话,到现在有可能引领更好的时代。生态文明还需要心力。你看我们疫情防控的时候,其实比的就是一个心力,同样的情况下,别人焦虑,你能不能不焦虑?心力其实本质是爱的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像充电宝一样,像WiFi的热点一样向外给流量,你能够给爱的流量,那么自然而然别人就会向你靠拢,所以心力也会是领导力。
无论是创业,无论是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领导力才是凝聚力的核心,本质是爱的心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