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四川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有关炼铁的记载:“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灭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小识》中记载的是以焦炭作为还原剂的方法来炼铁  

B.文中说明以煤炭作为燃料被普遍使用,煤的主要成分为烃  

C.生铁是指含碳量低的铁合金  

D.工业上主要通过煤的干馏获得乙烯、丙烯

2.(6分)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2SO4+2CNa2S+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LNa2SO4溶液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一定大了4NA  

B.11.0.1mol/LNa2S溶液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  

C.生成1mol氧化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4NA  

D.通常状况下11.2LCO2中含质子的数目为11NA

3.(6分)一种用于合成治疗免疫疾病药物的物质,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1~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与Q同主族,Q和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X是共价化合物  

B.原子半径:W>Z>Y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Q<Y  

D.Z和X、Y、W、Q均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4.(6分)科研人员发现瑞德西韦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机物M(结构如图)是合成瑞德西韦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有机物M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B.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和一元醇  

C.碳原子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  

D.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5.(6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6.(6分)小张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在一小烧杯中注入适量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将一只某7号碱性锌﹣锰干电池(其结构如图)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负极附近变红,并产生气泡,该气体为氢气  

B.电池正极附近将产生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  

C.碱性锌﹣锰干电池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D.该探究实验过程涉及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7.(6分)新买的瓷制餐具、茶具、酒具放入10%的醋内煮上两三个小时,可除去新瓷器所含的微量铝,避免铝毒危害身体。已知25℃时,Ka(CH3COOH)=1.7×10﹣5。该温度下用0.1molL﹣1的醋酸滴定10.00mL0.1molL﹣1的碱MOH,滴定过程中加入醋酸的体积(V)与溶液中lg[]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OH的电离方程式为MOH═M++OH﹣  

B.a点V(CH3COOH)=10.00mL  

C.25℃时,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数为5.9×10﹣10  

D.b点:c(CH3COO﹣)>c(M+)>c(H+)>c(OH﹣)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8.(15分)某兴趣小组以0.1mol/LFeCl3溶液(pH=1.9)滴定25mL0.1mol/LNa2S溶液(pH=12.2),用pH传感器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值的变化(如图),并观察记录反应现象(如表),以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1)滴定时,盛装FeCl3溶液应选取  式滴定管,完成该实验选择  规格。(填“A”或“B”)

A.25mL

B.50mL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S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

(2)已知:硫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拟用以下方法检验b点所得黑色沉淀中是否含单质S,试剂X为  。

通过现象:  判断b点黑色沉淀含单质S,b点生成单质S的离子反应为  。

(3)继续用以上方法检验出a点所得黑色沉淀不含S,检出黑色沉淀为Fe2S3,推断a点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原因可能是:  。

(4)为探究c点黑色沉淀溶解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应现象。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1中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  。

实验2中加入FeCl3溶液比加入盐酸溶液时Fe2S3固体溶解更快,说明:  。

(5)有FeS和Fe2S3固体混合物26.9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淡黄色沉淀,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若用FexS表示该固体混合物,则x=  。

9.(14分)镉(Cd)可用于制作某些发光电子组件,一种以镉废渣(含CdO及少量ZnO、CuO、MnO、FeO杂质)为原料制备镉的工艺流程如图1。

(1)“溶解”步骤前通常将镉废渣粉碎,其目的是:  。

(2)“调pH=5”步骤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Cu(OH)2和  (填化学式),已知Cu(OH)2的Ksp=2.2×10﹣20,调pH时保持常温,则浊液中c(Cu2+)=  mol/L。

(3)“氧化”步骤的目的是除铁、除锰,已知KMnO4的还原产物是MnO2,则该步骤中铁将转化为  (填化学式)沉淀除去,而除锰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熔炼”时,将海绵镉(含Cd和Zn)与NaOH混合,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观察到反应釜中  现象时,停止加热,利用Cd与Na2ZnO2的密度不同,将Cd从反应釜下口放出,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5)“置换”中置换率与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Zn的理论用量以溶液中Cd2+的量为依据。实际生产中最佳比值为1.3,若需置换出kgCd,且使镉置换率达到98%,实际加入的Zn应为  kg。

10.(14分)绿色能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生物乙醇来制取绿色能源氢气的部分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1)已知:CO(g)+H2O(g)CO2(g)+H2(g)△H1=﹣41kJmol﹣1

CH3CH2OH(g)+3H2O(g)2CO2(g)+6H2(g)△H2=+.1kJmol﹣1

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Ⅱ在进气比[n(CO):n(H2O)]不同时,测得相应的CO平衡转化率见图2(各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各点对应的其他反应条件都相同)。

①图中A点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KA=  ,A、E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TA  TE(填“<”、“=”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CO平衡转化率的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减小进气比[n(CO):n(H2O)]

D.分离出CO2

②A、B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大小:vA  vB(填“<”、“=”或“>”)。

③达到D点平衡状态时,Kp=  。(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④已知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CO)x(H2O)﹣k逆x(CO2)x(H2),k为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在达到平衡状态为D点的反应过程中,当2.25时,CO的转化率是  。

(3)反应Ⅲ在饱和KHCO3电解液中,电解活化的CO2来制备乙醇,其原理如图3所示,电解过程中持续通入CO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1.(15分)氮、硒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在有机不对称合成中起催化诱导效应,其结构简式如图一所示。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吡啶六元环为平面结构,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中氮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Cu2+的配位数是  。

(2)高聚氮晶体结构如图二所示,每个氮原子与另外三个氮原子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固态高聚氮是  晶体;该晶体中n(N)与n(N﹣N)之比为  。

(3)NO3﹣的空间构型是  ;H2Se的酸性比H2S酸性强的原因是  。

(4)灰硒的晶体为六方晶胞结构,原子排列为无限螺旋链,分布在六方晶格上,同一条链内原子作用很强,相邻链之间原子作用较弱,其结构如图三所示。已知正六棱柱的边长为acm,高为b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含NA、a、b的式子表示)。

12.有机物P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高血压及心绞痛,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1)P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C的分子式为  。

(2)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D的反应类型为  。

(4)F的结构简式为  ,E→F所需的试剂和条件为  。

(5)芳香族化合物Q是C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Q有  种。

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②分子中含有“

”原子团。

(6)J(

)是一种药物中间体,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相关信息,设计以苯甲酸、苯酚和

为原料制备J的合成路线  (其它无机试剂任选)。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解:A.“煎矿煮石”,是以焦炭还原铁的氧化物,所以《物理小识》中记载的是以焦炭作为还原剂的方法来炼铁,故A正确;

B.“煤则各处产之”说明以煤炭作为燃料被普遍使用,但是煤的主要成分为碳,不是烃,故B错误;

C.生铁是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含碳量低的为钢,故C错误;

D.煤进行干馏,获得焦炭、煤焦油等化工原料,石油分馏得到烷烃类、芳香烃化合物,裂化得到烯烃类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2.解:A.溶液体积未知,依据n=CV可知无法判断氧原子个数大小,故A错误;

B.硫离子水解生成硫氢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使阴离子个数增加,所以11.0.1mol/LNa2S溶液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大于0.1NA,故B错误;

C.Na2SO4+2CNa2S+2CO2↑反应中氧化物为二氧化碳,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碳失去8mol电子,则生成1mol二氧化碳转移4mol电子,个数4NA,故C正确;

D.通常状况下Vm大于22.4L/mol,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和质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3.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O、Q为S、W为K,

A.WX是KH,含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W>Y>Z,故B错误;

C.非金属性S大于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Q>Y,故C错误;

D.Z和X、Y、W、Q均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如CO、二氧化碳、水、双氧水、氧化钾、过氧化钾、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故D正确;

故选:D。

4.解:A.该分子中除了酯基上的碳原子外其它碳原子都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共平面,故A正确;

B.含有酯基和氨基,所以具有酯和氨的性质,该物质水解生成(CH3CH2)2CCH2OH、CH3CH(NH2)COOH,所以生成氨基酸和一元醇,故B正确;

C.碳原子上含有6种氢原子,其碳原子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故C正确;

D.含有酯基和氨基2种官能团,故D错误;

故选:D。

5.解:A.NO2与NaOH溶液反应,而NO不反应,可用NaOH溶液除去NO中的少量NO2气体,故A不选;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呈红色,证明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选;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硼酸溶液,可能生成了碳酸氢钠,应该加入过量的硼酸溶液,通过无现象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硼酸,该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

D.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易挥发,可用浓硫酸中和浓盐酸混合制取少量HCl,故D不选;

故选:C。

6.解:A.将一只7号碱性锌﹣锰干电池放入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形成电解池,电池的负极作阴极,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则电池负极附近变红,并产生气泡,故A正确;

B.电池的正极铜帽为电解池的阳极,阳极上铜帽失电子生成Cu2+,阳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B错误;

C.7号碱性锌﹣锰干电池的铜帽为正极,MnO2得电子生成MnOOH,正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故C正确;

D.实验过程中涉及原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涉及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故D正确;

故选:B。

7.解:A.由图像V(CH3COOH)=0,10﹣12可知c(H+)=10﹣13mol/L,0.1molL﹣1的MOH溶液pH=13,所以MOH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A正确;

B.a点的c(H+)=c(OH﹣),溶液呈中性,而V(CH3COOH)=10mL时,溶液中溶质为CH3COOM,该盐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B错误;

C.室温下,Kh(CH3COO﹣)5.9×10﹣10,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b点c(H+)>c(OH﹣),根据电荷守恒c(H+)+c(M+)>c(CH3COO﹣)+c(OH﹣),可知c(CH3COO﹣)>c(M+),故D正确;

故选:B。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8.解:(1)FeCl3为强酸弱碱盐,Fe3+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现酸性,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由图中实验过程分析,整个实验过程至少需要40mL溶液,应选用大于40mL的滴定管盛装,Na2S中,S2﹣为弱酸根,在水溶液中要结合水电离出的H+,发生水解;

故答案为:酸;B;S2﹣+H2OHS﹣+OH﹣;

(2)题中给出硫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实验中用95%的酒精溶解,取上清液,若存在S,则S会溶解在酒精中,存在于上清液,此时,加入水,减小乙醇的质量分数,S的溶解度降低就会析出,观察到淡黄色沉淀。S2﹣生成S沉淀,即被氧化,溶液中Fe3+具有氧化性,并被还原为Fe2+,

故答案为:水;加入水后,出现淡黄色沉淀;2Fe3++S2﹣=2Fe2++S↓;

(3)随着FeCl3溶液的增多,溶液pH值降低,溶液酸性增强,Fe3+氧化性增强,可将S2﹣氧化;而a点时,FeCl3较少,酸性弱,Fe3+无法氧化S2﹣;

故答案为:溶液pH大,溶液酸性弱,Fe3+氧化性弱;

(4)淡黄色浑浊为S沉淀,S2﹣被Fe3+氧化,S2﹣存在于FeS中,FeS为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S+2Fe3+=3Fe2++S;实验2中,对比两次实验,二者的差别在Fe3+和H+的浓度不同,所以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就在二者的浓度不同;Fe3+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固体溶解速率快;

故答案为:FeS+2Fe3+=3Fe2++S;固体溶解快慢与Fe3+的浓度有关,与H+浓度无关;

(5)设FeS和Fe2S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mol和nmol,题中收集到6.72L即0.3molH2S气体,根据FeS+2Fe3+=3Fe2++S,则Fe2S3与产生S的关系为1:1,再根据S2﹣+2H+=H2S↑,结合“S”原子守恒及质量守恒可知

由②得,m+2n=0.3

由①②解得n,

题中x,

故答案为:。

9.解:(1)“溶解”步骤前通常将镉废渣粉碎,其目的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结合分析可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Cu(OH)2和CaSO4,Cu(OH)2的Ksp=2.2×10﹣20,调pH时保持常温,c(OH﹣)mol/L=10﹣9mol/L,则浊液中c(Cu2+)mol/L=2.2×10﹣2mol/L,

故答案为:CaSO4;2.2×10﹣2;

(3)结合分析可知,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将Mn2+氧化生成二氧化锰沉淀发生的反应为3Fe2++MnO4﹣+7H2O=MnO2↓+3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

故答案为:Fe(OH)3;3Mn2++2MnO4﹣+2H2O=5MnO2↓+4H+;

(4)“熔炼”时,将海绵镉(含Cd和Zn)与NaOH混合反应,锌被NaOH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NaOHNa2ZnO2+H2↑,当反应釜内无明显气泡产生时停止加热,Cd液体与Na2ZnO2的密度不同,将Cd从反应釜下口放出,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故答案为:Zn+2NaOHNa2ZnO2+H2↑;密度;

(5)锌置换镉的反应为Cd2++Zn=Cd+Zn2+,若需置换出kgCd,且使镉置换率达到98%,实际加入的Zn的质量为65kg/kmol×1.3=86.2kg,

故答案为:86.2。

10.解:(1)有图1可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g)+H2O(g)=4H2(g)+2CO(g),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可得CH3CH2OH(g)+H2O(g)=4H2(g)+2CO(g)△H=+.1kJ/mol﹣(﹣41kJ/mol)×2=+.1kJ/mol,

故答案为:CH3CH2OH(g)+H2O(g)=4H2(g)+2CO(g)△H=+.1kJ/mol;

(2)①图中A点坐标为(0.5,66.7),即n(CO):n(H2O)=0.5,CO的转化率为66.7%,设CO的起始量为amol,则H2O的起始量为2amol,CO的变化量为0.amol,列三段式计算如下: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a2a00

变化量/mol0.a0.a0.a0.a

平衡量/mol0.a1.a0.a0.a

设容器的体积为VL,则平衡常数KA1,图中E点坐标为(1,50),即n(CO):n(H2O)=1,CO的转化率为50%,设CO的起始量为bmol,则H2O的起始量为bmol,CO的变化量为0.5bmol,列三段式计算如下: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bb00

变化量/mol0.5b0.5b0.5b0.5b

平衡量/mol0.5b0.5b0.5b0.5b

则平衡常数KE1=KA,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A、E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TA=TE,以下措施能提高CO平衡转化率是:

A.反应Ⅱ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平衡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由(1)知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平衡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减小进气比[n(CO):n(H2O)],相当于保持CO的浓度不变,增大H2O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O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分离出CO2,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O平衡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1;=;CD;

②图中A点和B点的投料比相同,A点的转化率大于B点的转化率,说明相对于A点,B点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则TA<TB,故A、B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大小:vA<vB,

故答案为:<;

③D点坐标为(1,60),即n(CO):n(H2O)=1,CO的转化率为60%,设CO的起始量为cmol,则H2O的起始量为cmol,CO的变化量为0.6cmol,列三段式计算如下: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cc00

变化量/mol0.6c0.6c0.6c0.6c

平衡量/mol0.4c0.4c0.6c0.6c

则平衡时CO(g)、H2O(g)、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4、0.4、0.6、0.6,设平衡时总压强为p总,则Kp2.25,

故答案为:2.25;

④平衡时,v正=v逆,即k正x(CO)x(H2O)=k逆x(CO2)x(H2),由③知Kp2.25,当2.25时,即2..25,则1,设CO的转化率为α,列三段式计算如下: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cc00

变化量/molαcαcαcαc

末量/mol(1﹣α)c(1﹣α)cαcαc

则此时CO(g)、H2O(g)、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1﹣α)、(1﹣α)、α、α,由1,解得α=0.5=50%,

故答案为:50%;

(3)电解活化的CO2来制备乙醇,碳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则1molCO2得到6mol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0.5molCH3CH2OH,在饱和KHCO3电解液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14CO2+12e﹣+9H2O=CH3CH2OH+12HCO3﹣,

故答案为:14CO2+12e﹣+9H2O=CH3CH2OH+12HCO3﹣。

11.解:(1)可依据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2s22p3直接写出轨道表示式,

;分析邻氨基吡啶分子结构可知,氨基上的N原子只形成单键,为sp3杂化,杂环上的N原子形成了C﹣N单键与C=N双键,为sp2杂化,依据图一可看出,铜离子分别和两个N原子及两个O原子配位,铜离子配位数为4,

故答案为:

;sp3、sp2;4;

(2)在图二高聚氮晶体结构中,N原子均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应为原子晶体;依据图二用均摊法计算,每个N原子为3个六元环共用,每个N﹣N键为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六元环中氮原子个数62,每个六元环中N﹣N键个数为63,该晶体中n(N)与n(N﹣N)之比为2:3,

故答案为:原子;2:3;

(3)NO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无孤对电子,则N原子杂化形式为sp2,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H2S与H2Se键长和键角相近,且S和Se为同族元素,H2Se中Se形成H﹣Se,所以H2Se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Se的原子半径大于S,形成简单氢化物时,Se和S价态相同,但Se由于半径较大造成电子密度降低,易于H+的电离,所以酸性H2Se的酸性比H2S强,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Se的原子半径大于S,H﹣Se键更容易断裂,易于H+的电离;

(4)由晶胞俯视图可知,把俯视图中三个硒原子看成一个整体,则一个晶胞中硒原子的个数为:23+=9,晶胞质量为g,体积为ab×3cm3,则晶胞的密度ρgcm﹣3gcm﹣3,

故答案为:。

12.解:(1)P中含氧官能同的名称为醚键、羟基,C的分子式为C8H7O2Cl,

故答案为:醚键、羟基;C8H7O2Cl;

(2)A和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和HCl,A→B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C组成上去氧加氢生成D,故C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

),C→D的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还原反应;

(4)由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

,E和甲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E→F所需的试剂和条件为浓硫酸、加热,

故答案为:

;浓硫酸、加热;

(5)芳香族化合物Q是C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②分子中含有“

”原子团,取代基为HCOO﹣、﹣Cl、﹣CH3,或者为﹣COOH、﹣Cl、﹣CH3,2个取代基有邻、间、对3种位置关系,对应的第3个不同的取代基分别有4种、4种、2种位置,故所以符合条件的共有(4+4+2)×2=20种;

故答案为:20;

(6)由F→G的转化可知,由

反应生成

,由乙酸→A→B的转化可知,苯甲酸与SOCl2反应生成

,在氯化铝条件下

反应生成

发生C→D的转化生成

,其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