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8日,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大庆市委市政府主办、黑龙江振兴发展研究院与大庆市委宣传部承办的“龙江振兴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三省一区地方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直与各市地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等的多名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振兴发展”。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参加论坛的代表们围绕新时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现代化新龙江建设谏言献策,智助龙江全面振兴走出新路子。我们现摘编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对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的政策建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朱宇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过15年振兴发展,无论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水平,还是经济发展的层次、结构和质量均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扩张和提升,并带动社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但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内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变化,东北地区固有的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等矛盾的制约,优先发展地区对相对劣势地区优势资源与要素的强力吸附,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与振兴发展受到较大冲击与挑战,新老问题与矛盾交织叠加,潜在风险集聚程度超过预期。在振兴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特定时期,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政策措施。

一是从战略层面统筹谋划设计推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在产值、资产、收益、负债等方面在工业中的占比均较高,国有企业对地方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影响大,在部分行业、城市中,一家或几家国有企业发展状态会影响一个行业或城市的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质量。国有企业隶属关系复杂,驻省中央国企有一级、二级、三级企业,一些骨干大型企业又隶属于不同的央企集团;地方国企又有省属、市属国企。在国企改革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型中,从中央单一政府部门、地方省市级政府、央企集团、央地国企的单一层面,都很难能相对独立来推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协同谋划设计推动深化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改革。

二是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在简政放权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确保基层政府对放下去的权力在承接、监管、服务能力有效提高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既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深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加快权力清单和流程图建设;也要在构建完善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上有突破性举措,在进入和退出市场上形成对称的优良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破除地方保护壁垒,强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间信息沟通共享通道平台建设,为融资服务提供信息保障;建立完善专业担保机构、评估机构及交易平台,为银行抵质押品评估和处置降低风险。

三是围绕防风险推进发展质量提升。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构建经济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产能过剩行业制定完善就业优先的政策体系,在稳增长、提效率、保就业的积极平衡中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研究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债务管理相关制度,落实财政归口管理责任,妥善处理现有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政府债务规模,强化债务日常监管,避免债务在企业、政府、银行间恶性传递循环,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切实加强财政防控债务风险管理。针对经济风险相对集中的资源型城市(地区)制定省、市和大型企业三级风险防控机制,努力避免企业经营风险、政府财政风险、银行金融风险、社会就业风险的传递叠加。对与资源型城市交互融合的资源型企业改革,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与地方政府协同建立保就业、保民生、保社保的兜底援助基金,严控企业改革可能引发的风险向社会领域扩散传递。

四是建议国家对东北传统优势工业转型升级给予政策倾斜支持。针对东北具有转型升级潜力的“老字号”“原字号”企业在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及一般技术改造方面,在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议国家秉持属地化原则破除总部经济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弊端,将取之于地方资源的利润更多地向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倾斜,形成资源开采、精深加工和非资源替代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保证央企发展成为推动地方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助力区域新旧动能转换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

“老字号”“原字号”的旧有动能代表着东北的历史,“新字号”“创字号”的新动能则代表着东北的未来。正视历史、走向未来,将历史沉淀与未来机遇在今天有机结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当下,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在于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高校及其智库应当为东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以参与振兴的研究和实践,提升自身的实力和水平。

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汲取历史经验、抢抓时代机遇,以全面深化改革巩固振兴成果。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资源为基石、以数量为筹码的发展模式正面临诸多困难,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则进一步固化了人们的思维与认知。必须跳出“困难—振兴—再困难—再振兴”的传统思维,走出一条依靠创新的发展道路。年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以来,各项振兴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东北地区各项经济指标均有大幅上扬,但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再次失速,产业结构性问题凸显,体制机制等瓶颈问题也愈演愈烈。究其根源,一是振兴效果显现期与国际国内经济向好期重叠,政策效果被放大;二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未能在巩固振兴成果的关键期、最佳期有效解决各类深层次问题。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失速的局面正在被扭转,新的机遇期正在到来。国内已经形成以山东省为代表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进经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泛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新转机,也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合作带来了全新契机。我们应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为重点,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手段,以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保障,进一步巩固振兴成果。

高校及高校智库要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撑。要以东北振兴进行中的问题为导向,逐步建立起专业化、多元式、开放型的智库平台,针对目前东北振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东北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心,以助力东北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开展工作。高校不仅要在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上发挥作用,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上,也可以大有作为。一是加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以优化舆论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破解长期积累的思想性、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二是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构建差异化引才育才体系和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总思路,助力各类人才向东北集聚;三是探索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着力研究新兴产业布局、新增长点培育、传统产业优化、新型科技和产业要素集聚等问题,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以文化创意“撬动”东北振兴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姜晓秋

近年来,黑龙江省发挥对俄经贸文化往来的地缘优势,出台了许多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释放了文化生产力,其经验值得整个东北地区借鉴。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其作用不局限在一个产业,而应成为“撬动”东北振兴发展的战略支点。

以思想观念“迭代”提升文化竞争力。“迭代”就是更新、创新。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6.8%,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1.08万亿元,成为“八大万亿产业”之一。而东北文化产业发展不快,原因在于文化竞争力不强。提升文化竞争力,一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摒弃“经济来钱快”“文化来钱慢”的陈旧观念,树立文化经济、文化科技融合才能高质量发展的观念;二要处理好“魂”与“体”的关系,树立谁能把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故事讲得好,走入人心,谁的文化就会成为“主流”的观念。东北要抓住东北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的机遇,联手在文化旅游、文化博览、智库对话等领域搭建更多的平台,讲好铁人故事、雷锋故事、长影故事、草原故事,展示东北文化魅力;三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文化企业大都是小企业、民营企业,要聚小成大,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经济缺乏活力问题。

以政府治理“在线”增强文化驱动力。“在线”意味着时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