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各类汽车问题的投诉数量上,车内异味已经排在了首位,每一个品牌的汽车或多或少都会触及到这一点,即便是国产的豪华轿车或者SUV,都能看到车内异味严重的报道或者投诉,其中奥迪还一度陷入白血病门的舆论漩涡。我们平常所说的车内异味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皮革异味、塑料味和橡胶味,而主要来源则是座椅、隔音棉和空调。

车内异味已经成为困扰国内车主的大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了车主的用车体验,而且异味本身是由多种有害化学物质产生,成分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品牌或者同品牌不同车型,都有不一样的异味来源,概括来说主要为双二甲胺基乙基醚、N,N-二甲基乙酰胺、苯并噻唑、乙醛、丙醛、丁醛、壬醛等醛类物质、2,6-二叔丁基对甲酚、环己基异硫氰酸脂、双二甲胺基乙基醚、2-丁基-1-辛醇、2-甲基-1-癸醇等物质,多到超乎想象!

有人认为车厢异味忍忍就行?你可真是个忍者!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6亿台,拥有驾照的人数超过了4亿人,事实上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车内空间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健康问题的重灾区,现状依然不容忽视,从表象来看,引发车内异味的源头是车企降低材料标准,但这仅仅只是表层原因。

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汽车材料而是汽车生产标准,很多车友不知道的是,目前我国对汽车用材没有强制性的标准,给到车企的只是一个指南,在这份指南里,也仅仅是对苯、甲醛、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物质的含量给出了一个最高限值,虽然从几年前开始,国内对最高限值的数值进行下调,但是并没有上升到材料强制乃至法规的高度。

无法可依,这才是导致国内汽车异味超标的根源。

因为没有强制性的材料标准,所以车企在选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新车在下线检测的时候,基本都能够满足污染物限值标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暴晒之后,这些材料会出现污染物二次挥发的现象,严重者数年都不能根除。其实不仅仅是国产汽车,很多进口豪华汽车也存在材料双标的问题,如国内销售的奔驰S级、宝马7系和保时捷帕拉梅拉等豪车,都出现过数年之后异味依旧存在的问题。

说透了,就是现在很多车企采用的材料,都具备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只要能够通过初次检测就万事大吉,至于车主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污染物二次挥发聚集的现象,即便是通过投诉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就是因为无法可依,直管单位也只能以口头警告的方式予以批评,别说是治本,这连标都治不了。

而在汽车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大多是通过对材料本身的硬性标准,甚至是通过指定具体材料来管束车企,这就和我们采用污染物最高限值有了本质区别,并且还有法律作为支撑,以大众尾气排放门为例,因为排放造假已经在多国累计缴纳了数百亿欧元的天价罚款,甚至公司高层还因此身陷囹圄。

还是说到了辣哥经常和大家说的一句话:车企的本质也是逐利,你可以讲热爱讲情怀,但是车企不会因此少挣你的钱。而管束车企的根本就是国家工业标准,其实早在年出现“毒车门”的大事件之后,国家就决定制定相关强制标准,但是至今都没有实际执行,而美日韩以及欧洲国家,则早在十几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强制性的管理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很少听到车内异味的问题,这一点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朋友应该会更加清楚。

车企不是福利机构,你若是等着他们自行良心发现,结局注定是一场空,只有从国家管理层面进行强力制约和管控,才能保证汽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好像在美非常安全的丰田汽车,在国内也有过“薄皮棺材”的黑历史,就是因为我国的汽车安全标准低于美国,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升级,这才让大部分汽车的安全性得到了质的变化。

但是辣哥坚信这只是暂时的,国内汽车市场发展之迅速,汽车保有量膨胀之猛烈,其实已经超出了全球性的市场管理经验,过快的发展速度必然会导致管理跟不上节奏,这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行业甚至单独一个企业都会出现,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关于汽车生产质量的管理标准也会和国际接轨,到时候车企的那些小心思也会无所遁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