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活性杀菌剂包括醇类、苯酚类、水杨酸类、苯脲类、二苯脒类、双胍类、季铵盐类等具有阳离子性质的活性物质如有螯合性质的唑类等。许多能够与金属阳离子复合的杀菌剂也呈现出膜活性,因而也可视为膜活性杀菌剂。膜活性杀微生物剂首先或多或少地非特异性吸附(结合)覆盖于微生物的细胞壁而起作用,该过程最初是可逆的,特别是当加入试剂被稀释到非致死浓度时并且很快可以恢复平衡时。吸附过程引起外膜和细胞壁的变化。这些外部
屏障在杀菌剂的作用下最终会失去其完整性,从而杀菌剂分子可以接触到细胞膜,进而发挥出它们的致命作用:扰乱细胞膜的半透性,抑制细胞膜上的酶,使细胞质的重要成分逸出,细胞质出现沉淀以及最终细胞解体。
一、苯酚衍生物
未解离状态的苯酚衍生物才有杀菌作用,在这种状态下它们对微生物细胞带负电的表面表现出亲和力因而才有膜活性,而带负电的阴离子被排斥(微生物细胞膜一般呈负电性),但是,某些酚衍生物即使在pH值高达10~11时也呈现出杀菌效力。例如山梨酸或苯甲酸仅在酸性介质中用作有效防腐剂(pH值最高4.5),而对羟基苯甲酸盐即使在pH值高达8.5的弱碱性介质中也有活性。通过在苯核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以以各种方式影响酚分子的杀菌活性。苯酚的烷基化将降低酸度和水溶性,增加脂溶性而呈现更高的表面活性,这些性质变化使其抗微生物功效增加。酚卤化生成苯酚卤代衍生物,其酸度和抗微生物效果随着引入的卤素原子数的增加而提高。
二、季铵盐型(QACs)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杀菌剂被微生物细胞带负电荷的表面吸引,可强烈地与细胞壁的磷脂的阴离子相互作用吸附。因此导致细胞壁失去其作为保护屏障的功能,使得活性成分能够渗透到细胞膜中。阳离子杀微生物剂损害了细胞膜的渗透性,直到细胞质膜不再起半透膜的作用。QACs的杀菌活性取决于它们的结构和大小,有12~16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烷取代基对其活性至关重要在pH≤3时,QACs基本无效,因带负电荷的细胞表面被质子化而被保护。
科普茵抗菌展区:
◆抗菌剂系:纳米银抗菌剂、塑料抗菌剂、硅胶抗菌剂、透明抗菌剂、织物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银离子抗菌剂、抗菌母粒、抗菌陶瓷珠、防水抗菌剂、ABS抗菌剂、除臭剂、除臭喷剂、消臭粉、除臭粉、气相防霉包、抗菌防霉剂、抗菌防霉喷剂、抗菌防霉除臭喷剂防霉纸、防霉干燥剂等;
◆工业防霉抗菌剂:苯甲酸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噻唑类、卤化化合物、腈类、酚类、吡啶类、三嗪类、三唑类、苯并咪唑类、季铵盐类、两性表面活性剂类、羧酸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肿类、三卤甲硫基类以及铜、银等金属盐等;
◆各种抗菌制品及衍生物;例如:抗菌织物(服饰、内衣、袜子等)。抗菌塑料制品等;抗菌涂料,医用抗菌制品;抗菌防雾霾口罩;抗菌防疫用品等。
◆应用加工设备:捏合设备、反应设备、洗涤设备、分离设备、干燥设备、回收设备、混合设备、传送设备、储运设备、泵阀设备、测试仪器等相关环保处理配套设备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