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联合企业为包括烧结、球团、焦炉、高炉、转炉及轧钢等工序的长流程企业。现有焦化工序建有4座55孔4.3m的捣固焦炉,1套仙的干熄焦炉装置和1套湿熄焦装置(备用)。年产焦炭万t,配套煤气净化系统和酚氰废水处理站。
本次拟对焦化工序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淘汰现有的4座捣固焦炉及配套煤气净化系统,在淘汰焦炉位置建设2座48孔的6.25m捣固焦炉,配套建设1套t/h的干熄焦装置,不再备用湿熄焦装置,年产焦炭万t。在焦炉旁新设煤气净化装置,供水、供电及酚氰焦化废水处理站依托现有工程。拟建项目年副产焦炉煤气4.13亿?(标态),其他副产品包括焦油、硫黄、硫锻及粗苯等,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焦炭是高炉炼铁的骨架及还原剂,供高炉冶炼使用。本项目产品由封闭皮带运送至高炉做还原剂。焦炭减量置换满足工信部1.25:1的要求,升级改造后因焦炭产量减少,不足部分可由外购焦炭解决,不影响高炉炼铁产量。项目炼焦原料与产品焦炭比例为1.33:1,原料主要为肥煤、瘦煤、气煤及焦煤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配合煤,将配合煤捣固成煤饼后推入焦炉炭化室炉内进行
炭化,每个炭化室两侧为燃烧室,其燃料为脱硫净化后的焦炉煤气,燃烧烟气经处理达标后通过焦炉排气筒排放。炭化室中的配合煤在高温密闭环境下进行干馏(炼焦),干馏时间约为22h,煤中有机物以荒煤气形式进入煤气净化系统。出焦时,打开前后两侧炉门,将红焦从炭化室推出,送干熄焦装置采用氮气直接换热熄焦,再经破碎、筛分后,成品焦炭送焦仓储存。高温氮气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后循环使用。生产1t焦炭需配合煤1.33t,配合煤的含硫率为0.68%,焦炭含硫率为0.6%。煤气净化工序中脱硫塔的脱硫效率≧98%,净化后煤气含尘≦10mg/?(标态)、总硫≦mg/?(标态〉。净煤气部分供焦炉燃烧室使用,其余送现有焦炉煤气柜储存,供企业内部其他用户使用。
设计对煤的转运、粉碎、装煤、出焦及干熄焦系统等生产过程颗粒物产生点均设置密闭收集罩及袋式除尘净化装置,对捣固焦炉两侧燃烧室净煤气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烟气设置脱硫脱硝净化设施。煤、焦均采用封闭料仓储存并采用封闭皮带运输,焦炉采用弹性刀边炉门等一系列措施控制废气的无组织排放。煤气净化区域各类液体储槽废气均密闭收集后焚烧处理。对现有的酚氰废水处理站加盖密闭。收集的废气经碱洗+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处理达标后排放。项目采取的污染控制设施够满足《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35号)及《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的要求。
生产废水依托现有焦化酚氰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现有焦化酚氰废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重力除油+调节)、生化处理(0/AlO+AlO)、后处理(混凝沉淀)及深度处理(软化除硬+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设施运行稳定,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出水大部分用于焦炉、干熄焦等装置的间接冷却循环水系统补水,仅有少数废水排至炼铁工序作为冲渣补充水,无废水排入外环境。项目除尘系统收集的煤尘、焦尘经过各自的气力输送系统分别送至配煤和烧
结工序,废杂铁及废油桶送转炉炼钢。焦油渣、酸焦油及再生残渣等返回配煤单元,废油、废催化剂、废离子交换树脂及废反渗透膜等外送处置。煤气净化系统产生的废水带出硫为t/a,忽略“三废”、粗苯及其他工序物料带出硫等。
环评单位按照地下水导则确定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需进行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现有拆除工程主要包括焦炉及煤气净化系统等。
1.计算经脱硫塔净化的原煤气中的总硫量。
[(××1.33×0.68%-××0.6%)-]×(1-98%)=58.02(t/a)
2.简要分析依托现有酚氰废水处理站的可行性。
本企业技改前,现酚氰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是为年产焦炭万t配套建设的,而技改后,年产焦炭减少为万t,则说明现酚氰废水处理站的处理规模是能够满足技改后企业生产规模的;酚氰废水处理站设施运行稳定,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且无废水排入外环境,而技改前后,企业酚氰废水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处理可行。
3.制定焦炉及煤气净化系统拆除方案应考虑哪些污染防控要求?
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扬尘可能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可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可采取设置临时声屏障等措施;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转运或处置;焦煤或煤气系统遗留的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防控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环境监理与监测措施。
4.指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并说明其属性。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除尘系统收集的粉尘(煤尘、焦尘)、废布袋。危险废物:废煤焦油和反焦油渣、废矿物油、废矿物油桶、废脱硝催化剂、废反渗透膜、废水处理站污泥(含预处理油泥)、脱硫废催化剂等。
5.简述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企业可能造成包气带污染的污染源,包括捣固焦炉装置区、湿熄焦区、酚氰废水处理站、危险暂存间等;调查说明包气带水文地质结构;在污染源周边区域布设监测点,采样深度为0-20cm及20-cm,监测因子主要包括石油类、pH值、耗氧量、TDS、氨氮、CN-、挥发酚等。
#秋日生活创作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