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间春天已过了一半,年初雄心勃勃立下的减肥目标,现在你完成了多少呢?近日,“无糖饮食”概念十分火热,“一个月不吃糖”行动频现朋友圈,各种代糖类食品风靡一时,小时候我们最爱的糖,如今几乎变成令人闻之色变的毒药,而“无糖”的标签则代表着放心和健康,也成为减肥人士实现预期目标的“神助攻”。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无糖食品不过是商家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噱头,而无糖食品高昂的价格,则是消费者为自己的无知付出的智商税。两方分歧的焦点,在于无糖食品中常常使用的甜味剂。一、食品甜味剂——美味而甜蜜的欺骗者甜味剂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赋予食物甜味的物质,广义的甜味剂也包括传统的蔗糖,真正引发人们担忧的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我们是怎样感觉到甜味的?在人类舌头上分布着~个味蕾,每个味蕾上有数百个味觉细胞,通过表面的受体与食物中特定分子结合,再将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让人体验出五种不同的味觉,分别是甜、咸、苦、酸和鲜。在幼年时期,人们大都喜欢吃甜味的食物,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是从古至今人类发展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甜味往往代表着食物含有糖,而糖类是人类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所以幼儿会倾向于尽量多地摄入甜食,以获得能量来维持生存。但是人的味蕾也常常受到欺骗,甜味的食物可能并不含有糖,很多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有一些人类合成的物质,都可以成功欺骗我们的味蕾,它们就是所谓的甜味剂。二、糖精的发明:开启一个世纪的争论糖精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合成甜味剂,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虽然已经问世余年,对于其安全性的争论却未曾停息过。糖精的发明源于一次偶然,当时美国有位化学家法利德,在做一次石油产品试验时,不小心将产物沾到了手上,回到家竟然又忘记洗手,那天吃晚饭时,他品尝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甜味,感到非常奇怪。第二天回到实验室,经过仔细检查发现,甜味就来自烧杯之内,是一种名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化合物,于是便将生产这种物质的工艺申请了专利,并为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糖精。在当时的美国,爱吃糖已经被认为是不太健康的习惯,减少蔗糖摄入成为饮食风尚,此外糖尿病患者数量也不断上升,对蔗糖替代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糖精仅仅提供甜味,而不提供任何热量,不会造成体重增加,一经问世就深受消费者欢迎。据测算,一公斤糖精所带来的甜度,相当于五百公斤蔗糖!用糖精替代蔗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食品厂家更是对它爱不释手。随着应用规模逐渐扩大,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响亮起来。有研究者发现,大量食用糖精会导致小鼠罹患膀胱癌;接着又有人指出,生产糖精所采用的原料可能含有砷等重金属物质,如果提存不够就会被人体吸收,带来健康隐患。由于始终没人能找到直接证据,表明糖精必然造成人体疾病,所以直到今天,糖精依然可以合法使用,很多国家只是禁止将其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三、天然或是合成的新型甜味剂,你吃过哪些?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富贵病”层出不穷,食物中的糖对健康的危害再次成为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7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