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海若镜
0年开年至今,据6氪统计,国内至少有家合成生物公司宣布完成融资。一级市场上,合成生物公司估值已水涨船高,不乏两三年间估值增长0余倍、甚至60倍的初创企业。二级市场中,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合成生物概念股市盈率在70倍左右,发酵产品对应的化工行业市盈率则仅有0倍。
不过,新变化也在隐约发生:今年二季度合成生物领域,除摩珈生物外,发生的另外8起融资皆在A轮及以前,集中在天使轮、天使+轮。与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趋势相似,合成生物投资呈现出投早、投小的走势。
VC天使投资人纷纷走向海内外高校实验室,寻找还能够另起炉灶的教授,或是高潜力博士,再配置一位有产业经验的合伙人,组局、融资,即可启动合成生物的“造物与造富之旅”。有投资人调侃,现在医药、消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人都在看合成生物,各有各的逻辑,都说得通,就是各自的估值体系对不上。
不同资本市场上,对合成生物的预期也有了分化。与国内合成生物热潮相反,大洋彼岸美股合成生物三巨头Amyris、Zymergen、GinkgoBioworks的市值,已各自跌至5.95亿、1.5亿、44亿美元(6月9日收盘)。一二级市场有倒挂之势。
尽管从终端市场来看,技术路线谁也不比谁高贵,消费者不会额外为“生物合成”买单。但是,资本市场会阶段性共识“更代表未来的技术”,并给予相关公司更高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