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石化()前身萧山针织厂,原本是为了解决“上山下乡”青年的插队劳动。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这群知识青年热血奋战的土地上,如今已成长出了一颗石化化纤行业的参天大树。
年,恒逸集团营收达10亿元;年,亿元,年,0亿元。几十年的发展,恒逸集团已经从袜厂、纺织厂,如今变身为全球化纤行业龙头企业。旗下上市公司恒逸石化,年正式上市,在集团首次突破千亿的年,恒逸石化的营收也达到了亿元。
在骄人的成绩背后,恒逸石化的产业布局令人艳羡。目前,公司已率先在同类企业中实现“涤纶+锦纶”双产业战略布局,旗下PTA参控股产能及PET产能位列全国前列;产品产销率连续多年基本实现%。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简称“文莱项目”)即将投产,也意味着公司打通了整个石化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从昔日严重亏损的针织厂,到如今成长为石化化纤行业的千亿巨头。这一切,从邱建林进入恒逸石化开始改变。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采访团”走进恒逸石化,证券时报副总编辑高峰对话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试图寻找到这家行业巨头的成长秘笈。
均衡布局烫平产业周期
高峰:在化纤产业中,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恒逸、荣盛,桐昆、新凤鸣、恒力和盛虹等六大巨头,比较起来,你觉得恒逸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采访:证券时报副总编辑高峰(图右)
嘉宾:恒逸集团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邱建林
邱建林:化纤行业现在的格局是长期市场竞争形成的。我觉得,这几家企业做得都很优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一家企业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总是有各自的亮点,也有不同特点。
我的理解是,恒逸石化相对于其他几家来讲,其一,在主营业务方面,恒逸石化注重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比如,恒逸现在下游的化纤结构,涵盖了包装材料、长丝、短纤等,品种是最齐全的。
近两年来,通过并购重组,聚合的总产能即将突破万吨;PTA方面,恒逸与荣盛合资,已经建成的三个工厂,合计产能已达到了万吨,第四个PTA工厂已有建设计划。等到第四个工厂投产时,我们在PTA领域,锁住了全球第一。
其二,在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面。恒逸石化的产业布局,涉及到海外,而其他几家企业到目前为止,都是以国内布局为主。恒逸石化从年开始就在海外布局,在东南亚的投资,也是国家第一批“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党和国家对我们也很支持,政府对我们也很支持。这是恒逸石化与其他几家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不同安排。
其三,在化纤领域,恒逸石化是唯一一家“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企业。其中,涤纶产业链涵盖到PX、PTA、聚酯切片,甚至是包装材料,产业链很完整;锦纶产业所涉及的己内酰胺、聚酰胺、聚酰胺切片,也基本形成了。目前,恒逸石化在行业内,无论品牌形象,还是市场影响力,都很好。
我觉得,恒逸石化这样的产业布局,可能对烫平市场的周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说,整个链条的上游部分,炼油+PX,如果占整个上市公司资产的80%的话,在市场形势好的年份,可能就是一个非常亮丽的年份,但我的理解是,因为整个链条上的商品,过剩是一种常态,短缺是一种暂时现象。
如果整个链条能够比较均衡的布置的话,既能够烫平行业的周期,又能够产生上下游和横向之间各个产品的协同效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锦纶和涤纶,实际上是同一个祖宗,都是以芳烃做原料,PTA用PX做原料,己内酰胺用纯苯做原料。这样的产业布局,有利于上下游和横向之间的产生协同效应。目前,恒逸石化的产业布局的优势,在未来我们参与市场竞争中会显现出来。
高峰:在产业链扩张中,上游、下游都可以选择,从恒逸石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选择剥离下游向上游拓展的路径,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邱建林: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当时的历史阶段决,以及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在我们这个市场里,像国内的纺织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包括原来的棉纺、织造、服装厂,国有企业退出比较早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话,你要遵循市场规律嘛,这是当时的客观情况。同时,下游行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低,而上游的特点是资金密集程度高,劳动生产率也高,进入门槛也高。可以说,当时的背景是,纺织行业千家万户都可以做,但要进入纺织原料行业,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门槛。
做好有限资源的最优排列
高峰:此次采访活动的主题叫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你怎么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个内涵?恒逸是怎么践行的?
邱建林: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做好自己的文章,实际就是怎样把有限的资源做一个最佳的组合。排列组合越优化,企业发展质量越高。
资源配置有很多层面,一是战略层面,就是到底要进入哪个领域,优先发展哪个产品,在哪个区域布局;二是运营层面,如何落地,用新技术,用创新手段,还是引用别人,或者自己去开拓新领地?
最近几年,恒逸石化在实践方面,除了增加产能,扩大生产规模以外,我们还在练内功。
一,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公司常务副总专门抓科研工作,在今后几年中,科研创新对公司盈利的贡献,会逐年增加。因为我们已经到了这个规模,也必须走这一步。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机遇和新兴技术。现在,新兴技术两大特点,一是信息采集、传输越来越廉价、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高效;二是采集数据的储存和运算的成本越来越低,能力越来越强。这对于大型化纤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的数据的运算、储存,以及利用这些数据来优化生产、节能,品质管理等等,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经营由“生产制造”向“供应链协同”的转型,客户满意度达98%,客户亲密度增加,粘性增强
为了这项工作,恒逸石化与国内外10余家软硬件公司,形成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从年开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当中。
比如,本地的企业阿里云,是恒逸石化的重点合作对象;浙大中控,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硬件方面,恒逸石化与北京自动化控制进行长期合作;西门子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帮公司做智能制造的规划、统筹;软件方面,恒逸石化引进一些管理顾问公司,从而优化公司的采购、销售和流程管理。
数据采集过来不会用,就是一个死东西,不能转换成财富。如果能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又适当的去挖掘、利用,去发现其中的机会,或者去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那就有价值了。比如说高能耗问题。过去是凭经验去发现,现在凭数据去发现,可能效果更好。
恒逸石化与阿里云的合作,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两个试点项目,能源的消耗平均能够下降3%以上。对于恒逸石化来说,如果能够全部推广的话,节约可以按亿来计算,因为恒逸石化的规模大,所以这是一个机会。
所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运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用科技创新的投入,来实现一个高质量的发展。
高峰:在环保投入方面,恒逸石化下了哪些工夫,是怎么倡导和践行社会责任的?
邱建林:对于环保这个概念,我们是这样理解的,生产商品总归要使用能源,一旦使用能源,避免不了要向大气或者水体,排放不同比例的物质。现在的环境工程技术进步很快,如果主观上能够足够重视,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作为一个公众企业,恒逸石化首先要做的是,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这是底线。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60分必须要考到。实际上,环境保护做好了,不完全是增加企业成本的概念,可能也是节约成本的概念。
比如说,排放减少了,能源也就少用了。像尾气的回收,像废水的循环利用,恒逸石化的PTA工厂,在10年前引进美国技术的时候,那时候生产1吨PTA,大概要12吨水,现在降到3吨水;生产一吨PTA,早期的技术,大概要消耗公斤高压蒸汽,但是现在能降到多公斤。
比如说,以前每生产1吨PTA,需要—度电。2年,恒逸石化要引进美国技术,现在我们自己开发技术,第二代技术,每生产1吨PTA我们只要20度电。正在建设的第四个工厂,以后的外购电将是零,为什么?回收利用自身产出的尾气,生产内循环,进入到压缩机再发电,就可以做到自循平衡。
所以说,以前谈环境保护,只有投入没有收益,特别像化工行业。实际上,投入的回报是双向的,不管有没有,必须要守住这个底线。
环保,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个道德概念。凭什么你赚钱了,却让别人去帮你承担不良的成本。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应该尽可能把它做好。但是,一个企业也不能说满话,因为毕竟有几十家工厂,一年有天,而且是7*24小时,上万人在参与生产,哪个环节出现一个小的失误,或者环保设备的运转不达标,都有可能引起环保事件。所以,很难说满话,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去避免这些管理上的漏洞。
新技术赐予传统制造业福音
高峰:刚才你提到恒逸石化与阿里的合作,这让我想到马云提出的“新制造”。在阿里的数字化改造中,样本案例也有恒逸石化。想请你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合作情况,合作的前后有什么不同?新制造和智能制造有什么不同?
邱建林:我觉得,智能制造是新制造的一种体现形式。智能制造就是一种新制造,传统制造就是凭经验制造,智能制造不是用人的经验,而是用数据说话。
恒逸石化与阿里的合作,第一阶段签了三年的合作,从年开始,现在整个合作还在运行过程中,但已经感觉到的一些收获。
生产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良品率及生产效率有效提升,年综合成本下降2.9亿元
第一个切入点是节能,他们不跟你谈节能原理,只告诉你用这个参数去做,一定是比原来好。这就是大数据基于它的算法技术得出的结论;
第二个切入点就是物耗。他们根据恒逸石化海量的历史生产数据,通过它的算法技术,来优化工艺参数,从而降低物耗。
比如说,生产1吨化纤,用传统的经验,大概需要公斤的PTA,公斤的MEG,才能生产1吨化纤。不过,通过它的优化工艺,稳定溶体和质量,可以提高下游纺丝产品的附加值。比如说提高一个百分点,恒逸石化有几百万吨产能,按照10元/吨估算,就有几千万的收益了。这是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只是换一种工艺的参数。
比如说物耗的下降,物耗是一个双向的,消耗多了,废水的处理成本就高,它到哪儿去,要么到大气去了,要么到废水里去了。这不仅是浪费,还要支出去处理。像乙二醇,多元/吨;PTA,元/吨,每吨节约一公斤,就节约了8元,我们如果按万吨的消耗,又是一个很大的数字。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我们尝到了一些甜头。
当然,其他领域在不断优化。比如,现在我们线上销售基本上占了90%,好处是什么呢?过去线下销售的时候,卖归卖,支付归支付,物流归物流,储运归储运。现在都是闭环,只要在恒逸石化的APP上下单,客户的支付、物流也完成了,不用再委托别人了,我们都帮客户弄好。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赐予传统工业制造的一个福音。
国内一个恒逸国外一个恒逸
高峰:恒逸石化的文莱PMB项目进展情况怎样?在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很深刻的印象?
邱建林:文莱项目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很感谢国家各个部门对恒逸石化的大力支持。
文莱PMB项目的整个报批过程,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等部门,都给予了恒逸石化非常大的帮助。比方说,在项目的增发融资过程中,外交部帮我们跟证监会协调;项目贷款,外交部也积极参与协调。
与此同时,文莱政府也高度重视,文莱总统苏丹在两次访华过程中,都强调这个项目的合作重要性,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从现任总书记到上一届的委员长,都反复强调对文莱PMB项目的支持。
文莱政府还专门就文莱PMB项目成立了指导委员会。文莱PMB项目,文莱国家财政部持有30%股份。现在,文莱的能源部长、发展部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内政部长,是该项目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所以,文莱PMB项目建设进度非常顺利,按计划推进。
稍微与国内有一点不同的是,在国内,大型项目比较注重前置的审批,海外的项目,主要通过第三方的监督,而且是全过程的监督,包括环保、安全、卫生等等,工程质量、技术方案,不需要企业花钱,都是文莱政府花钱,他们请第三方来监督。
几年下来,有上万人在文莱PMB项目的工地上,但是从开始到现在,文莱PMB项目做到了大型的安全生产事故为零。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欧美的一些施工理念,这次也学习了一次。
高峰:文莱PMB项目建成以后,对恒逸石化有何影响?
邱建林:意义重大!现在,不但是文莱PMB项目一期工程在顺利推进,我们已经在着手二期的规划了。
首先,随着文莱PMB项目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将意味着恒逸石化整个产业链流程,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这对恒逸石化的国内生产基地中下游原料的安全供应,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特别是对外汇管制的放松,外汇汇率市场化的运行,汇率的波动越来越大。如果配置的资产%是人民币资产,企业又必须有原料要进口,也意味着要承担美元的债务。这样的话,在汇率波动当中,会对企业造成一种不可控的损失。但是,如果在海外有业务,又有资产配置,就可以对冲一些由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的风险。
另外,从国家的产业来讲,国内石油将近70%靠进口,今后进口比例估计还会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一个安全的原油原料供应,意味着恒逸石化的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文莱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这也是我们当时选择文莱的一个建厂的原因。
高峰:文莱项目完成以后,恒逸石化还有没有类似的布局?
邱建林:文莱PMB项目是由于规模比较大,所以比较受市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