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依煤而建,因钢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曾经的工业辉煌也给唐山留下不少难题:工业遗存完成历史使命后无法融入城市发展,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工业疮疤”频频出现……如何处置工业“闲资源”、解决工业“负资产”?怎样利用厚重的工业基因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这是唐山面临的现实课题。
河北省唐山市依煤而建,因钢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年,以开平矿务局设立为起点,这座城市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等“七个第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唐山源源不断供应着煤炭、水泥、钢铁等工业“粮食”,为国家建设“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曾经的工业辉煌也给唐山留下了难题:一些老旧工业厂房完成历史使命,剩下废弃的空壳,连带周边呈现衰败气象;个别地区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曾一度阻碍了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置工业“闲资源”?怎样解决工业“负资产”?如何充分利用厚重的工业基因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这些是唐山面临的现实课题。
闲资源掀起文旅热
走进位于唐山市路北区的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历史与时尚在这里融为一体:一边是“修旧如旧”的水泥厂,陈列着水泥窑系统、发电机组等工业文物以及从年至年近年的余卷档案,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另一边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区,一家家特色餐厅、画廊、工作室充满浓郁的时尚气息。
“博物馆以工业遗产保护和持续性利用为目标,同时又为现代城市生活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体验式空间,成为集工业旅游、工业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休闲时尚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工作人员孟佳介绍,这里是现今国内水泥工业物质和文献遗产保存时间跨度最长、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全面的博物馆。在文创园区,已完成招商面积达2.7万余平方米,入驻商户超家。
图为唐山南湖一角,昔日的“工业疮疤”已成为城市生态名片。董军摄
年,做工程设计的李海永看中了这个工业元素浓郁的园区,将自己的工作室设在了启新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是城市里难得的清静之地,旅游文化业态相对稳定”。
启新水泥厂始建于年,是我国第一家民族水泥企业。年,按照唐山市改造城市面貌和生活环境的“退二进三”规划,启新水泥厂拆迁退城,在为市民留下一片洁净的同时,修复建设了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和文化创意产业园,让这片百年厂址重焕生机。
启新水泥厂的变迁在唐山并不是孤例。缘于“以矿立市”的发展模式,丰富多样的工业元素在唐山城市空间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记录着唐山艰辛创业和再创辉煌的历程,被视为特殊的文化资源。为此,唐山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遗存+文创产业+城市生活”融合发展,把工业遗产变成文化资产。
在这个理念推动下,一处处废弃厂房、旧址摇身变成中国矿业文物富集的城市博物馆群。开滦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等一批主题鲜明的工业博物馆,留住了城市记忆,迎来了价值重生,为城市增添了别样色彩。
受益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带来的福利,自年起,唐山明确了充分利用工业元素建设工业旅游城市的新定位,并先后编制完成《唐山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唐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为发展工业旅游做好顶层设计。
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井下探秘游”成为唐山工业旅游的标志性线路。乘电梯深入地下70米,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古巷道遗址,仿佛穿越时空百余年。这里真实再现了从原始挖煤、炮采、普采到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演变过程,在巷道中穿行,与一个个正在工作面“忙碌”的矿工雕塑擦肩而过,与“参与煤炭运输”的毛驴雕塑打个照面,偶尔还能看到为矿工准备食物的井下厨房……
“这里为孩子们打开了煤炭开采的真实教科书,比枯燥的课堂教学好多了!”一位刚刚带着学生参观完矿井的老师说。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立新介绍,这里是河北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接待数千名中小学生参观游学,广受欢迎。
“我们要打造博物馆之城,用这些工业符号记录过去、保存现在、指向未来。”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刘金柱说,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形成了以4A级景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培仁历史文化街等为组合的工业旅游产品集群。年,唐山市工业旅游共接待游客数量超万人次,收入约24.1亿元。
负资产变成绿资源
百余年的矿业开发,在为唐山这座工矿城市赢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规范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山体破碎,污水横流的“工业疮疤”、裸露的“白茬山”触目惊心,侵蚀着环境,困扰着周边群众。
如果说承载工业文化的遗址与文物是唐山工业的宝贵遗产,那么“工业疮疤”就是工业发展留给唐山的“负资产”。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调查显示,唐山因矿业开发遗留的“负资产”达处,面积达37平方公里。如何变“负资产”为绿资源?
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坐落在唐山市主城区偏南位置,这里是曾被当地人称为“南大坑”的采煤塌陷地。据74岁的老人艾素娟回忆,上世纪90年代,她家就住在南湖附近,因为地势低洼,这里渐渐堆砌了很多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日积月累,竟形成了一座高达50米的垃圾山。污水横流,恶臭扑面,蚊蝇成群,艾素娟和邻居们不得不陆续搬离。
上世纪90年代末,唐山下决心治理“南大坑”:煤渣被清运走了,粉尘煤灰减少了,光秃秃的废弃地上,一棵棵树木连缀成林,郁郁葱葱。最大的变化发生在近10年,随着大规模改造工程启动,扩湖、引水、垃圾山封闭绿化等一个个“大动作”陆续完成。艾素娟老人提到的垃圾山,如今经过生态化处理和创意设计,已变身为秀美怡人的“凤凰台”,环形绿道从山脚盘旋而上,像一层层梯田延伸至山顶。去年,艾素娟老人在南湖西畔买了房子,“搬回来,就是因为这里可以享受生态福利”。
与其他地方“抹掉老矿区痕迹”式的改造有所不同,南湖将区域内的铁路、矿井、烟囱等工业遗存进行“小尺度”重塑,并将这些遗存巧妙地连缀成相关联的景观层次,与整个公园融为一体。唐山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傅海涛告诉记者,顺应地形地貌特点,采煤塌陷坑已被改造成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的湖面,周边种植了余种植物,吸引了种野生鸟类往返栖息。
据环保部门统计,昔日的“工业疮疤”南湖区域,现在已成为唐山的生态名片,发挥着改善唐山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功能。年,唐山南湖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里举办,南湖向世界展示了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唐山样板”。
有了“南湖改造”这一成功案例,唐山对工业迹地的修复大刀阔斧,制定了《唐山市盗采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等政策文件,以对工业迹地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方式,开启了打造绿水青山的攻坚行动。
唐山市丰润区的压库山别名“压库坑”。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人曾以凿岩爆破的方式在压库山村削山采石,用于填海、铺路。地上资源枯竭了,又向地下炸坑,“压库坑”由此得名。年,按照“谁治理、谁受益”原则,丰润区政府与保利集团合作,对压库山15处集中连片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
“工业文明反哺生态文明的时候到了,‘靠山吃山’得有新‘吃法’!”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丰润区分局局长赵国成说,通过压库山矿山修复,将整理出农业用地余亩和建设用地亩。这些土地将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矿山公园、打造装配式建筑配套产业基地等,预计每年总产值可达30亿元。
据统计,经过多年修复治理,唐山已有处“工业疮疤”修复完成。自年以来,唐山已取得工矿废弃地占补平衡指标公顷。根据规划,到年,唐山市历史遗留的所有废弃矿山迹地将全部修复完成,实现由粗放型资源开发向绿色城市发展的华丽转身。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和许多传统资源型工业城市一样,唐山也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变迁的现实课题。如何充分利用厚重的工业文化积淀,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
图为启新文化创意产业园外景。(资料图片)
作为我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唐山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开放基因。发扬工业文化精神,对于提升工业软实力、厚植城市创新开放的鲜明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7月,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迎来了岁生日。年前,唐山机车厂(今中车唐山公司前身)工人根据英籍工程师的图纸,装配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年后,“和谐号”“复兴号”系列动车组陆续从唐山驶出,一批代表着行业最先进技术水平的轨道交通产品陆续下线,奔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回望过去,这家企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车唐山公司“国际焊接教师”孙斌斌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还停留在“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维,业务还是以机车客车维修为主,新造客车市场份额很小。
创新和开放的“老本儿”不能丢!孙斌斌至今清晰记得公司“走出去”的关键年份——5年,中车唐山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了CRH3动车组合作协议,派出多名员工远赴德国学习先进技术。此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体系,研制了一代又一代领先于国内外同时代的机车车辆,填补了中国轨道交通工业诸多空白。
从最初坐等国内订单,到主动闯荡国际市场,如今,中车唐山公司的产品已遍布20多个国家,在世界跑出了“中国速度”。从多年前的“师夷长技”到如今“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创新与开放的工业精神贯穿始终。以中车唐山公司等企业为代表,唐山对外经济合作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已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滦集团是唐山的另一家百年老企,堪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在唐山市路南区,有着年历史的中国最早机械采煤矿井——唐山矿1号井依然挺立,诉说着这家企业的跌宕起伏。然而,作为传统的煤炭开采企业,资源枯竭是难逃的宿命。年至年,开滦集团累计压减产能达万吨。
面临如此形势,这座老企业活力不减。走进河北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的开滦京唐港化工园区,在开滦中浩化工有限公司里,聚甲醛分厂党支部书记李宁手捧着一把聚甲醛颗粒告诉记者,“你看它形似雪白的大米,其实它的原料是乌黑的煤炭,聚甲醛又被称为塑料中的金属,被广泛应用在汽车、航天、精密仪器制造等多个领域”。
循着中浩公司长达3公里的管廊“溯游而上”,记者来到上游企业开滦中润公司。中润公司生产焦炭的副产品精苯和甲醇,正是下游中浩公司生产己二酸和聚甲醛的原料。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实现了煤化工副产品的“吃干榨净”,还让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甲醇的市场价格是每吨元,而聚甲醛则达到每吨元,价格增加了近五倍。”李宁说。
由黑到白,从煤炭到焦化产品再到化工新材料,这是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唐山市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唐山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年的8.7∶56.5∶34.8调整为年的8.2∶53.2∶38.6,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至年总数达家,较“十二五”末增长了7倍。
文化承载着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也可以赋能未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唐山再次诠释了创新、开放的工业文化,又一次站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前沿,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点评:深挖工业文化矿藏
陈发明
从近代工业算起,工业化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随着技术、设备、理念、消费需求等各种要素的不断革新,工业文明的发展给我国各地留下了丰富遗产。从广义角度看,工业遗产既包括工业遗址、工业文物,也包括工业创伤。当然,还有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精神。
盘活工业遗产,首先要保护好、利用好各类遗址和文物。这类资源是工业遗产的亮点,也是目前已成体系、见到效果的工业文化保护领域。年以来,我国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五批申报认定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这一国字号“身份证”有利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也让各地在探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方面有了政策动力。
盘活工业遗产,必须重视工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负资产”。近年来,不少工矿城市已经意识到工业创伤修复的紧迫性,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生态修复。唐山的实践证明,对“负资产”进行及时、科学的修复,“工业疮疤”也能成为新的城市资源和生态名片。
盘活工业遗产,也不能忽视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外,分布着李鸿章、唐廷枢、周学熙、詹天佑、茅以升等八人的雕像,这八位为近代中国工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曾开风气之先,引领当时工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仍激励着人们传承弘扬创新开放的工业精神。传承中国工业精神,是以史为鉴,也是启迪未来。
工业矿产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但工业文化体系的“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是文物遗存保护,还是工业创伤修复,或是工业精神传承,对工业文化这座富矿的“开采”或许才刚刚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