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汽-大众奥迪官方终于就奥迪“白血病门”回应表示,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车型车内甲醛、苯等挥发性物质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而网友的反应,出奇一致,大都表示:啊,呸……
奥迪“白血病门”从今年期间发酵至今,恰好两个月了。花朵财经(F-Finance)也曾对此事进行报道。
为什么奥迪官方明明已经给了“符合国标”的回应,广大网友、车主却“不依不饶”?
是人们太不宽容、太不讲理了吗?
要搞明白这一点,先来看看奥迪回应中的国家标准是怎么回事。
这是奥迪的回应,提到奥迪车符合《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请注意,《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是国内目前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权威性没有问题。但是,
第一:它只是一份“指南”,而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第二:这份《指南》,并不包含室内污染控制规范中的TVOC指标。
TVOC指标的意思,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甲苯、甲醛、乙醛等致癌物,皆在TVOC之中。
SO,再回头看奥迪的回应。当然,这一次咱们不要客气,扒一扒冠冕堂皇言辞下面的皮,奥迪是在说什么,做了什么呢?
“我们根据一份非强制性国家标准、不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指南做了检测,奥迪车是符合《指南》的。”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甚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的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现代工业领域,我们发展现代工业时日尚短,不像老牌工业国家那样,二百年积累下来事无巨细的各种完备的制度和标准。
与此同时,不像发达国家消费者更注重实用和安全性,我国汽车消费者相对更重视汽车外形与内饰的“颜值”,据腾讯新闻采访海归后先后担任奇瑞、长安和北汽研究院院长的曹渡称,通用车型在进口前都需要经过泛亚团队的重新设计,正是考虑到国内消费者完全不同的审美和需求:在外观方面追求彰显力,内饰方面注重奢华感。
从金属材料到塑料和碳纤维的减重方案,非金属的新材料在装车中需要使用到带胶黏剂。豪华内饰的用料叠加和钢板变薄使得沥青阻尼片无法避免,这些都意味着释放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难以控制。
但是,不管“国标”是否滞后,也不管汽车新材料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新问题,都并不意味着奥迪有权力“忽悠”公众。
公众质疑的,是奥迪车的挥发性气体到底是否存在致癌隐患。奥迪用一份不涵盖挥发性气体检测的“国标”来回应公众,这不是忽悠又是什么?
年8月,针对消费者投诉,深圳消协做了一次检测。在23辆受检车中,主观测评有78.3%的测评员“能明显察觉到”气味,认为奥迪Q5车内气味重。静态测评显示,短时间车内污染物含量升高明显,甲醛和TVOC尤为明显。并且发动后污染物含量会更高,在受检车辆中,23辆车均检出甲醛、TVOC,静态测评中有21辆车超出国家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强制性标准和德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要求,其它5类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在部分奥迪Q5车内有检出。甲醛、TVOC均为强致癌物。奥迪发布的信息明显与官方检测相反。
哦,不仅是忽悠,兼且是赤裸裸地无视公众的智商。
近30年来,跨国车企在中国赚到了难以计数的金钱。尤其是奥迪车,去年,恰好是奥迪入华30周年,奥迪也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强调其入华30年依然保持销量领先的商业奇迹。
而在入华之前,奥迪在全球市场本已被日本车打得节节败退,这30年来,中国人挽救了奥迪、成就了奥迪前所未有的辉煌。
不敬畏消费者的企业,必将被消费者抛弃,根据众多车媒披露的数据,花朵财经注意到,进入年,奥迪A6L,奥迪Q5L、奥迪Q7等奥迪车型销量全面下滑。
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依然是奥迪全球最大的市场,几占其全球销量三分之一。
外资品牌因为发展的时间久,技术先进,质量有保证,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奥迪异味事件中,奥迪反应迟缓,并且发声令外界失望,给外界不负责任的印象。外企的品质和保证,因其质量保证获得溢价,从而赚取更高的利润,但当这些外资品牌也出现各种问题,并且售后服务也跟不上时,品牌价值发生了较大的贬损,美誉度也会下降,消费者用脚投票,这比短期的收入下降更为致命。
奥迪应深思,究竟该如何回馈中国消费者——
是因循旧的、匮乏的“标准”,并在这样的“好条件”下大发横财?还是作为行业的“尖子生”,正视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成为行业标准的推动者?
奥迪在做,中国在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