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会得白癫疯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81203/6687575.html

如果哪天天气放晴,莫奈就会特别失望道:“我所有的画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

《雾中的国会大厦》

早年的伦敦被称为“雾都”,真是一点没错。泰晤士河流域,因地势较低,很容易产生大雾。早在中世纪,对木材和煤火的焚烧就加剧了这一地区大雾的出现。19世纪30年代,伦敦的人口超过两百万,每一家的生活都离不开煤。与此同时,作为主要工业中心的伦敦拥有大批工厂,大量有害气体、粉尘被排放到空气中,于是出现了大规模的“雾”。

有意思的是有一批艺术家却偏偏爱上了伦敦的雾,莫奈就是其中之一。

《阳光下雾中的国会大厦》

年6月普法战争期间,莫奈为了避难,只身一人前往伦敦。在伦敦,莫奈接触并喜欢上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Turner的作品,这激发了他对色彩研究方面的创新。或许雾恰恰是表现光与空气关系的最好介质,莫奈深深迷上了伦敦的浓雾。他渐渐学会表现藏在烟雾中的景物,他在海德公园、泰晤士河上画了许多写生作品。散漫的光线极易发挥画家的小笔触功力。如果哪天天气放晴,莫奈就会特别失望:“我所有的画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

年初,因父亲去世,莫奈第一次的伦敦之旅结束。根据这些资料,莫奈是年秋冬季生活在伦敦,算是经历过伦敦污染比较严重时期的冬天。回到法国后,或年,莫奈创作了后来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在此之后,莫奈又曾多次回到伦敦,最主要集中在~年以及年间。访英的主要目的除了去探望在英国学习语言文学的二儿子米谢勒,还有就是遍览伦敦名画和欣赏大雾了。

莫奈不会说英语,但他在伦敦却自在舒坦,如置身家中一般,尤其又有老朋友惠斯勒和沙金特等人一同陪着他观察伦敦,使他比外来的观光客更能认识伦敦的真貌。他在沙渥伊(Savoy)安置了临时住所,从这里的阳台远眺,越过泰晤士河,可以很方便地看到滑铁卢大桥、伦敦中央广场大桥,以及远处的国会大厦。

彼时,滑铁卢桥和国会大厦的新哥特式建筑明灭在浓雾中,阳光跳动在泰晤士河上,天空弥漫着奇异的色彩……

这促使莫奈拿起画笔。莫奈追求的光影效果,所持续的时间往往比一小时还短,因此他总是两三幅画布同时进行,几乎每一小时就更换一张画布。他在作画时舍弃形体,将自然界的现象都还原到光线这唯一的元素,然后观察、掌握其变化,使光凝结在画布上。

这前后4此旅行的结果,便是多幅伦敦雾主题画作的诞生。泰晤士河、滑铁卢桥和国会大厦,淹没在浓雾中,天空满是深深浅浅的红、橙、蓝、紫各色…

《穿过薄雾的阳光下的伦敦国会大厦》

看得出,莫奈比较偏爱泰晤士河上的国会大厦。从自家窗口望出去,也许视角只有一个,但他却对这一相同题材反复描摹,现在已知的《国会大厦》系列竟达19幅之多。那些作品中,明亮的粉色、紫色、黄色的光线透过云层的缝隙,照亮了下面的河面和建筑,高耸的国会大厦轮廓就像是蓝色的海市蜃楼,荡漾在水面之上。泰晤士河也变得多情起来。

另一个让他迷恋的伦敦地标是查令十字桥。莫奈似乎很爱画桥,滑铁卢大桥,查令十字桥都留在了他的画布上。也许画布上桥是一横线,更能表现水天相接的玄妙吧。同样是黄色、紫色、蓝色的大片天空,水汽氤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河。他也画夜晚下的桥,暖黄的月亮投到河上,泅开了丝丝缕缕的光晕……据说,他在同一时期,画了37幅雾中的查令十字桥。

《查令十字桥》

如此偏执地喜爱色彩大雾,不要说我们,就是伦敦当地人恐怕也有不理解的。据说有一次,莫奈创作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在当地展览,就引起了一场风波。幅画上,教堂的轮廓在紫红色的雾中隐约可见,可伦敦人对莫奈把雾画成紫红色,都非常惊讶。“雾”不是灰色的吗?参观者带着这种不解渐渐地离去。但是,走在伦敦大街上的参观者,好像是为了证实一下雾的颜色,抬头一望都惊呆了。他们这才发现,伦敦的雾确实是紫红色的。为什么呢?原因是林立的烟囱不断地喷出带有火星的烟火,与光发生映射。

《查令十字桥》

大多数人因为生活其中,所以忽视,但对光和色有着特殊感觉的莫奈,却能把伦敦与众不同的特点抓住,精确地绘画出它的特征。因此,他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伦敦雾的创造者”,他的“雾都”系列作品也一举扬名,身价攀升。

也许莫奈想不到,除了艺术史,他的雾系列还有另一层深意。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的研究表明,莫奈画中漫天的黄色大雾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煤焦油是黑褐色的,煤焦油中的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则形成了红色和蓝色。这一现象不仅好看,还藏有宝贵的时代信息。

通过选取莫奈~年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并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比,科学家们做出的判断是,莫奈如实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因此他的作品应该是某种意义上的写实,那些色彩并非仅仅出自于头脑中的艺术加工。而这成为近年来研究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空气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好弥补当时科学观测条件不足,没有留下数据记录导致无法确知雾的成分之遗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