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3.21”响水事件过后,全国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工作全面铺开。江苏省彻底关闭响水工业园区,并且计划大幅缩减工业园区及化工企业数量;着力改变前期“小、散、乱”的格局,优化园区及企业布局,提高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及生产效率。卓创认为,近期频繁出现的安全事件跟中国化工产品布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以丙烯产业链为例,丙烯产业链相关产品分布存在较强的地域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化工行业的布局特点。
丙烯作为最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之一,其生产工艺及应用领域及其广泛,这也就决定了丙烯及下游产能分布较为广泛。不过,丙烯及不同下游产品产能分布也存在较强的地域差异,导致地域差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丙烯产能分布广泛,东部沿海地区最为集中
丙烯产能遍布全国各地,但地域差异也较为明显。从产能分布占比来看,山东(17%)、浙江(13%)及广东(8%)位居前三位。
就山东而言,主要的丙烯生产企业为地炼,地炼丙烯产能在山东总产能中的占比达56%左右。另外,中石化(齐鲁石化()、青岛石化、济南炼化等)、丙烷脱氢(万华化学())及甲醇制烯烃(联泓化工、阳煤恒通)等也有部分产能分布。山东丙烯生产企业,尤其是山东地炼的突出特点是企业数量多、单套装置产能小、传统工艺占比较大、丙烯外销比例大。
就浙江而言,主要的丙烯生产企业为丙烷脱氢工厂,如浙江卫星、宁波海越、绍兴三圆及宁波福基,总产能达万吨,在总产能中的占比高达56%左右。另外,中石化(镇海炼化)中海油(宁波大榭)及甲醇制烯烃(宁波富德、浙江兴兴)也有部分产能分布。浙江丙烯生产企业的突出特点为单套装置产能大、新兴工艺占比较大、丙烯自用比例大。
就广东而言,主要的丙烯生产企业为中石化及中海油,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中海壳牌及中海油惠州石化为代表企业。广东丙烯生产企业的突出特点为企业数量少、单套装置产能大、全部为传统工艺、丙烯自用比例大。
另外,江苏、内蒙古、辽宁、宁夏及陕西等省份也有众多丙烯产能分布,其各自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总体而言,国内丙烯产能分布广泛,更够反映出丙烯在石化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丙烯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产能分布特点不一
丙烯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其中聚丙烯占比在70%左右,而粒料占比在61%左右,粉料占比在9%左右。化工类下游占比相对平均,环氧丙烷、丁辛醇、丙烯酸及丙烯腈等皆为重要的化工类下游产品。从具体下游产能分布来看,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及广东为主要集中区域。
表丙烯下游产品分布集中区域占比
就江苏地区而言,丙烯下游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丙烯酸产能占比位居国内首位,昇科化工、扬子巴斯夫及江苏三木皆为大型丙烯酸生产企业。另外,丙酮(实友化工、长春化工)、PP粉料(金陵塑胶)、丁辛醇(扬子巴斯夫)、环氧丙烷(亨斯迈)及丙烯腈(斯尔邦)等产品也有产能分布,整体丙烯需求量较大。
就山东地区而言,最主要的下游产品为PP粉料、环氧丙烷及丁辛醇,这三个下游产能占比均位居国内首位,PP粉料代表企业有鲁清石化、东方宏业、日照广信等,环氧丙烷代表企业有鑫岳化工、山东滨化、万华化学等,丁辛醇代表企业有鲁西化工()、齐鲁石化、建兰化工等。另外,丙烯酸(万华化学、开泰石化)、丙烯腈(山东海力、科鲁尔)及丙酮(利华益)等产品也有产能分布,丙烯下游需求广泛。
就上海地区而言,丙烯腈及丙酮产能分布最为集中,丙烯腈代表企业为上海赛科,丙酮代表企业中石化三井及西萨化工。另外,丙烯酸(上海华谊)、PP粒料(上海石化()、上海赛科)等也有部分产能分布,但占比相对较小。
就浙江地区而言,PP粒料产能占比位居国内首位,代表企业有镇海炼化、绍兴三圆、宁波台塑、宁波富德及宁波福基石化;虽然企业数量有限,但企业产能皆较大。另外,PP粉料(三江化工、浙江卫星、浙江鸿基)、丙烯酸(浙江卫星、宁波台塑)、丙酮(宁波台化苯酚)及环氧丙烷(镇利化学)等也有产能分布。
综合来看,除了PP粒料分布相对分散外,其余丙烯下游产品产能皆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丙烯资源较为充足,包括国内丙烯及进口丙烯;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也是丙烯下游产品的主要消费地,便于产品消化。
东部沿海上下游集中,未来依然是重点区域
从上下游产品产能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皆为最主要分布区域。从丙烯生产工艺来看,甲醇制烯烃及丙烷脱氢等新兴工艺产能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多数有配套下游产能。这能够反映出东部沿海地区在丙烯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反映出东部沿海地区是丙烯行业最主要的消费市场。
未来,丙烯及下游新增产能众多,并且多数都是一体化装置,区域集中性依然较强。并且,未来丙烯及下游意向新增产能多数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像丙烷脱氢方面,浙江卫星、东华能源()、东莞巨正源等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配套下游基本为PP粒料,也有少量化工下游产品如丙烯酸;炼化一体化方面,大连恒力、浙江石化、荣盛炼化、中科炼化及古雷石化等也都集中在辽宁、浙江、江苏、广东及福建等省份,配套下游也基本为PP粒料,不过化工类下游也相对较多,如环氧丙烷、丙烯腈及丙酮等。由此可见,未来丙烯及下游新增产能正在往规模化方向发展,几乎每个企业都是“巨无霸”的存在,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