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癌症、白血病等疾病频繁的发生,每当在新闻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就感到非常的痛心,而矛头分分指向装修污染。
这让很多新房装修的业主人心惶惶!
林先生的新房通风晾晒大半年后,夫妇携其4岁的女儿入住新房。才入住新房1个月,林先生女儿突然出现持续高烧、咳嗽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4岁的女儿因治疗无效死亡。
女儿被诊断出急性白血病后,林先生即委托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新房中主卧空气,据监测报告显示,甲醛含量为每立方米0.9mg,超过规定标准4倍严重超标。
为什么家中甲醛会超标?一、装修复杂程度
一般来说室内甲醛超标是综合因素影响,很难单一判断是某个材料或者某个家具造成室内环境甲醛超标的。室内甲醛超标主要是多个污染源释放的甲醛污染聚集在一起,而装修复杂程度越高,甲醛超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建筑封闭性更强
有些人在疑惑为什么20、0年前的人不用担心甲醛超标的问题,而现在的人大多“谈醛色变”,难以避开甲醛超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代建筑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其封闭性更强一些。室内污染纵然是释放出来,能够自然地排出去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三、甲醛原料工业应用广泛
甲醛复合物质在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一方面是甲醛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另外一个方面是甲醛复合物质的确能够提升一些产品或者材料的特性,比如防腐、抗皱、耐磨等。特别是一些装修装饰材料,比如人造板材制造过程中会添加大量胶黏剂,甲醛含量自然就高了。
四、装修材料与家具劣质
有许多家庭里面装修,不知道是为了节省成本还是什么,大量使用一些劣质的人造板材、家具。材料或家具本身就会释放大量的甲醛,再加上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需要添加一些胶黏剂在保障装修的效果,如此一来甲醛超标就见怪不怪了。
大多数家庭里面装修完甲醛超标与装修公司的关系不是那么大,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从根本上找原因。此外,室内甲醛超标也不是不能处理,大可不必怨天尤人!
当我们难以改变大环境的时候,做好自我、尽可能做好一些细节,综合起来的室内空气质量也可能会有较大的改观,快速安全入住,享受健康自由呼吸也是有迹可循!
新房甲醛检测合格后就不会再次超标了吗?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成为了不少装修家庭的“心头大患”。进行甲醛检测合格后,家中的甲醛就不会再次超标了吗?
在进行甲醛检测前需要密闭房屋多久?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规定,甲醛检测前要求密闭房屋12小时,检测时也应保持门窗关闭状态。另外,不建议检测时将所有柜门抽屉打开,这不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不要掉入检测“甲醛极限值”的陷阱,给自己制造焦虑。
甲醛的挥发周期长达-15年。因此,即使通过通风等物理除甲醛的方法将室内甲醛降至标准内,也不能保证后续不会出现超标的情况。
此外,以下这三种情况也是可能导致甲醛反弹的原因:
△新材料的引入:新的家具、装修材料或家居用品可能会释放甲醛,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再次超标。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会加速甲醛的释放速度,从而导致室内空气质量超标。
△室内通风不良:如果室内通风不良,甲醛无法有效散发,可能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再次超标。
警惕:冬季甲醛超标率可高达7%!北方冬季室内供暖季已经成为一年中甲醛、苯等装修污染物的高挥发期。冬季甲醛超标率可高达7%,室内甲醛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特别是冬天的空气中甲醛对人体危害最大,其毒性要比正常情况高出10倍以上。
1.甲醛叠加效应更加明显
冬季强烈的室内外温差,让我们在冬季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长时间密闭门窗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冬季因为稳定的降低,甲醛释放速率有所下降,但排不出去的甲醛堆积在室内同样也会带来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超标。
与夏季高挥发带来的甲醛超标不同的是,冬季甲醛超标更多的原因是室内甲醛的堆积。2.室内甲醛释放速率依旧不减
冬季虽然室外温度降低,但室内温度并未下降多少,甚至有些人家基本可以做到室内四季恒温。在很多北方地区,如果供热情况良好,室内温度可以达到夏季的温度。南地区虽然采用的是自采暖方式,但如果家里有幼儿室内温度依然不会低。
温度没有减少多少就意味着室内甲醛的挥发速率也不会下降多少。.甲醛吸入时间更长
如果说夏秋季我们还会多展开一些室外活动,减少在室内的生活时间。冬季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都是“猫”在室内,长时间在室内活动。
这就造成我们在冬季与室内甲醛相处时间更长,也就意味着我们会吸入更多的甲醛。
很多人自认为甲醛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作为内行人的环境专家指出:家中不起眼的几物便是甲醛“源头”,本该避而远之,可惜太多不知情的人还在往家买,有的话建议扔掉或者更换。
“甲醛大户”已爆出!"这个"日用品别再买了,全是“甲醛源头”1.颜色鲜艳的窗帘
大家买完新房之后,都会注意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却恰恰忽视了软装这些装饰物的甲醛含量!
窗帘的种类有很多,大家选购的时候经常会挑花眼,其实挑选窗帘的时候,除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