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简述
间位芳纶(PMIA)全称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在我国称其为芳纶,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等。
间位芳纶(PMIA)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型材料,被广泛用于个体防护、工业过滤、电气绝缘、汽车工业、轨道交通等领域。年中国间位芳纶总消费量约为吨,市场规模约12亿元。
目前,国内间位芳纶生产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在低端领域市场饱和,高端领域仍需部分进口。
01
全球间位芳纶产能高度集中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年,全球间位芳纶总产能为3.9万吨/年,中国企业产能占比26%。因受技术限制,全球间位芳纶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代表企业包括:美国杜邦(2.2万吨/年)、中国泰和新材(0.7万吨/年)、日本帝人(0.45万吨/年)、中国超美斯(0.3万吨/年)、韩国东丽熊津(0.15万吨/年)和韩国汇维仕(0.1万吨/年)。
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是全球最早实现间位芳纶工业化生产的企业,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一致性好,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国内企业已实现间位芳纶的工业化生产,代表企业如泰和新材,但国内研发起步晚,存在技术积累时间短、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02
国内企业力争上游
逐渐缩小技术差距
年,烟台氨纶(现泰和新材)实现了间位芳纶的工业化生产,突破了我国在间位芳纶生产的空白。此后十余年中,我国间位芳纶在产量、质量、种类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但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同类产品仍存在差距。
间位芳纶工业化生产的原材料是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主要工序包括聚合和纺丝。
主流聚合技术包括低温聚合和界面聚合。低温聚合不需要提纯,形成的均相体系可直接纺丝,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相对简单、溶液消耗少、成本低等特点,被国内外企业广泛采用;界面聚合法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但生产的纤维品质更优,目前仅少数头部企业会采用。
纺丝主要包括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干法纺丝速度快,纤维结构更加紧密,孔隙小且孔径均匀,产品质量高,目前全球只有杜邦真正掌握了该技术,国内企业尚未完全突破。
国内企业目前在间位芳纶纺丝速度、工艺稳定性、产品质量、关键设备及高端产品开发领域,与杜邦、帝人都存在一定差距。但后期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持续发展,国产间位芳纶与国际产品的差距也将逐渐缩小。
目前国内仅有2家间位芳纶生产企业,泰和新材是绝对龙头,新增的吨/年产能,将面向高性能防护需求。未来几年内,间位芳纶产业链还将有新入局者出现。
化信观点
从终端消费领域来看,全球间位芳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防护、电气绝缘、工业滤料和橡胶增强领域,其中安全防护和电气绝缘的消费需求占比合计超过60%;而反观国内市场,我国生产的间位芳纶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工业滤料市场,该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利润率低。
随着我国间位芳纶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产品逐渐向高端领域渗透,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年中国间位芳纶总消费量有望突破1.5万吨,市场规模达到26亿元。-年,国内间位芳纶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
《防护服装阻燃服》和《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推动间位芳纶在安全防护装备领域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工业滤料需求的稳定增长和电气绝缘材料的不断开发,将还将进一步拉动间位芳纶需求增长。
总体而言,间位芳纶产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下游需求旺盛,但技术壁垒高,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