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科学报》见习记者孟凌霄
职校也能发Science?是的。不仅如此,这家职校还吸引到名校博士纷纷加盟。
近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深职院”)客座教授李静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教授鲍宗必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深职院为第三完成单位。其中,通讯作者李静、作者咸士凯均任职于美国罗格斯大学与深职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下称“霍夫曼研究院”)。
据了解,这是国内职业院校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而霍夫曼研究院本身,是以诺贝尔奖得主罗德霍夫曼命名,也是全国高职院校中首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
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咸士凯,是深职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他说,“在这边读博后,可能不会比在大学读博后差。”在深职院做博后期间,咸士凯作为特聘副研究员在李静教授团队进行科研工作。
霍夫曼研究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王浩,曾是李静的博士学生。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自己刚来深职院时,心里很没底,但慢慢发现,职校不仅能做研究、出成果,还能在科技前沿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深职院以第三完成单位在Science发表论文
三年磨一剑,分离二甲苯
咸士凯介绍,此次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从着手操作到见刊,花了两三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合作团队的最大目标就是找到高效分离二甲苯的新方法。
二甲苯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运用于涂料、染料和油墨行业,以及医药、炸药和农药行业。这么好用的化工原料,分离却十分困难。目前,高纯二甲苯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但严重的产能不足之下,我国的二甲苯供给大量依赖于进口。
传统工业上分离二甲苯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蒸馏分离,二是沸石的吸附分离。前者耗能高、效率低,后者吸附量低,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
而本次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仅通过一种材料适当调整温度,就能够实现对混合二甲苯产物的筛分分离。不仅分离效率高,而且具备能耗低、成本低的优点。
在几校的合作研究中,咸士凯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不同二甲苯异构体在材料上的相平衡、动力学及再生性能的测试分析。其中,吸附相平衡数据是材料吸附分离性能的最核心数据之一,能够直接判定材料分离二甲苯性能的优劣。
因此,在关键指标的测定中,合作团队秉持着严谨态度:“我们通常都是一个数据重复五遍以上,甚至使用不同研究小组的仪器,测试相同项目,保证不同设备测出结果一致,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研究团队是奔着将这项研究投入实际应用的。咸士凯介绍,在未来的成果落地转化中,首先会完成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吸附剂颗粒批量制备,然后进行中试,根据中试情况持续优化,最后联系相关大型化工企业进行测试并正式投入使用。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来自深职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