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鸭老师一想点外卖,满脑子就是“科技与狠活”、“海克斯科技”,结果就是啥都不敢吃了。
“科技与狠活”是快手网红辛吉飞的口头禅,他总能用各种简单的材料和添加剂,做出大众熟知的“美食”,而“科技与狠活”,就指代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制作过程。
于是,无论是因为羊汤中的三花淡奶,还是酱油中的苯甲酸钠,食品添加剂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不少中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都有着负面的印象,或许是因为大家对食品添加剂概念的认知,可能多数来源那些年所曝光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4.2%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的概念。另外,均有近半数受访者将鸡精、花椒等调味品,以及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选择为食品添加剂。
历史上,人类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食品添加剂。东汉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盐卤制作豆腐,《齐民要术》也记载了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方法。只不过,那时的食品添加剂均是天然的动植物成分或者是矿物质富集物。
工业革命之后,人工合成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开始出现,而二战之后的大工业化生产才快速推动了添加剂的发展。作为科学技术概念的食品添加剂,其存在时间不过几十年。
年,“食品添加剂(foodaddictive)”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化学》杂志上,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概念获得广泛应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定义,食品添加剂就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储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种以上,其中直接使用的约种,间接使用的约种,常用约种。
在中国,根据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一般分为拮抗剂、防腐剂、护色剂、增味剂、膨松剂等23个功能类别,多个品种。
但像大众熟知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其本质上都是非法添加物,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类别。
基于谈“添加剂”则色变的消费环境,国内近些年来也兴起了“零添加”的风潮,无论是调味料、熟食,还是酸奶这样的零食,甚至是宠物食品,都出现号称“零添加”的商品。
不过,食品学界和业界对“零添加”“无添加”并没有准确的概念界定,目前打着“零添加”口号宣传的更多是一种营销概念。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标识上标注低油、低盐、低糖或者无糖的提示语,但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不能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孙宝国曾表示,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和现代美好生活,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也会失色不少。但必须合法使用,不能超范围、超量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