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石油的各种功用,并投入军事应用,例如中国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中就记载如何以石油为原料制成颇具威力的进政武器“猛火油”,而在西方以石油为燃料的“希腊火”是拜占庭帝国得以维持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然而,长久以来由于技术限制,人们对石油的利用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到了近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石油炼制法的出现和内燃机的发明,石油才真正登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舞台,成为现代社会财富与权力斗争的主角之一。

石油工业也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工业。石油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油是现代国家国民经济的血脉。首先,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动力燃料。自从以石油为能源的内燃机被发明以来,就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迅速取代了以煤为能源的蒸汽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交通运输方式和运输效率,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石油产品在陆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方面,以及在各种工厂的生产活动中都是最重要的动力燃料。

其次,以石油和天然气产品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石油中可提取儿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单纯作为燃料的经济意义。现代有机化学红业就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踪合利用之上。作为重要的化工油可以制成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绝大部分基础原料,如乙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因此可以说石油的重要性对于国民经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石油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权力格局密切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年轻的内政大臣丘吉尔就注意到石油对军舰的战略意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于是,他力排众议,促使英国海军率先更新军舰的动力系统,以燃油驱动的内燃机取代以燃煤驱动的蒸汽机,石油的战略意义迅速凸显。从技术层面来说燃油驱动的军舰拥有的优势远胜于燃煤驱动的军舰,“它不仅仅更加干净,重量更轻,而且提供的速度更快、行程更远,还可以在海上重新加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石油为动力的军舰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奠定了石油在现代社会中的战略意义。因此,安全的石油供给已经成为维持和寻求军事力量、进行军备竞争的关键要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深深地烙上了石油的烙印,石油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这一时期,各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石油工业的重要性,纷纷对各自石油工业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干预。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石油的重要性也降临到陆军身上,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彻底的机械化战争,而石油提供的动力和润滑支持是保证这些机械正常运转的基础。在二战中,石油是整个远东和欧洲战场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日本偷袭珍珠港目的就在于攫取东印度群岛的石油资源。希特勒进攻苏联的重要战略目的之一就是要夺取位于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而美国在石油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是二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成争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德国和日本耗尽石油的时候。石油工业的文明快速迈进机械化时代,也深深地影响了人类命运,造成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悲剧。

在冷战期间,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石油的争夺是殖民化和民族主义崛起的重要内容。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标志着欧洲老牌帝国主义的终结,而这个危机的核心内容就是争夺重要的石油通道——苏伊士运河。因为拥有大量石油。很多边缘国家一跃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新星,例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它们不但变得极为富裕,而且试图以石油为武器,逐渐在全球扩大影响力。

年9月10日,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协商成了一个协调机制,9月14日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巴以冲突的出现使欧佩克由一个单纯的企业联合整合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造成战后第一次石油危机。这次危机严重打击了工业化国家,特别是严重依赖外部石油进口的国家。石油同样是冷战后第一场战争——年的伊拉克战争——的重要因素。

第一,石油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货膨张,甚至社会稳定。在现代社会,石油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作为一种纯粹经济意义上的商品,可以创造财富,更体现在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密切关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了大量的能源需求,在一年世界能源消耗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石油价格的变运和石油供给的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政府首脑的神经。作为基础能源,石油价格的上涨迅速增加了工农业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人民生活成本上升,生活压力加大。

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仅影响经济运行状况,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直接影响。年的石油危机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经济衰退,很多对外石油依赖严重的国家出现社会动荡。因此,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国家,石油既是动力来源,又是财富的来源,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证。数量充足和价格合理的石油供给已经成为现代国家保持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第四,石油并不是纯粹的经济商品,它的开采和销售并不完全接受市场资源配置的规律,跨国石油公司的运作受到强烈的政治因素影响。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往往认为经济和政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一个主导市场,一个主导国家,因此他们往往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希望依靠市场背后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被认为只不过是石油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经济行为,出现的原因在于市场的不完善。因为在技术和管理市场缺乏足够的竞争和流动性,再加上国家对经济的不恰当干预,导致拥有强大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大公司脱颖而出,通过对外扩张来实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优势地位。

但是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导致跨国资本流动逐渐覆盖全球,从长远来看,这些石油公司在国外获得的优势地位最终将消失。因为对外投资会带来持续的技术转移,使先进技术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帮助后者实现跨越式发展。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转移和彼此之间的竞争会逐渐消除市场的不完善状态,于是该领域的结构将实现足够的竞争。随着石油工业的技术逐渐标准化和对外转移,那些曾经能够影响市场的强大行为体最终将因为成本的上升而失去原有的权力,欠达国家的石油公司也会逐渐成长起来,进入世界市场,削弱原发达国家强大的石油跨国公司。

因此,信奉市场理论的学者认为尽管石油价格由需求、供给和石油产业的垄断程度决定,但该产业的垄断性被认为是暂时的,最终将因为石油公司和产油国之间的竟争而消失。所以,石油价格在长期将会下降,石油产业中的卡特尔垄断也会崩溃。阿德尔曼在其《世界石袖市场》一书中认为石油产业中垄断巨头最终会因为不断降低的回报率而向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低头,任何高出市场竞争价格的石油价格都将被取缔。

阿德尔曼提供的数据确实显示石油产业在长期范围内的规模收益在降低,但他的这种分析是建立在对个别企业的分析上,而不是对整个产业的分析。特别是,他忽视了一个事实,即大型石油公司生产单位石油的成本要低于小公司,阿德尔曼只注重成本增加带来的数量变化,而没有区分成本增加的不同原因。他没有考虑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而技术革新一直是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相对于小公司和后期公司,具有规模能力的大石油公司显然更容易取得技术突破。

此外,阿德尔曼只分析了市场运作,没有涉及政府或国家干预的政治运作,而后者在长期范围内对该产业的发展事实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现实并未像自由主义者所预测的那样发展,相反跨国石油公司越来越壮大,欠发达国家石油公司很少能够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在市场带来的技术转移中获得真正的进步,很少能够成长为与先行者并驾齐驱的国际大石油公司。

事实上,各跨国石油公司往往受到来自母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在微观层次上,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即使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往往认为政府对石油市场的适当干预是允许的,例如通过税收、补贴和国有化等方式来影响石油价格、产出和资源分配,以实现内部市场均衡。特别是在石油勘探、油田评估、开采牌照申请流程以及税收系统等方面,来自国家的干预非常重要。最后,在宏观层次上,石油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国际贸易支付平衡和国家金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意义,甚至关系到很多国家的命运。

因此,由于国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干预,石油工业领域不断增长的竞争并不会自动导致价格降到垄断价格以下。美国在50年代就曾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其国内石油工业,并改善其国际贸易收支平衡。从30年代到60年代,国际石油公司对市场的控制是一种历史和政治相结合的产物。特别是石油公司实现的垄断地位并不被认为是规模回报和市场进入障碍等技术原因,而是行业内部谋划和政治干预的结果。

石油工业的政治经济特征源于石油在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军事和经济战略意义、石油工业在大多数发达工业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石油作为最大的单一贸易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以及石油工业的周期性不稳定。其中石油工业的周期不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导致该工业需要某种形式上的政治干涉和规范。70年代的两次油价高涨已经表明石油工业的组织和运作模式,即石油公司完全按照其所有者的意愿来行动,而不是市场。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国际石油市场在欧佩克崛起之后的行为。没有任何一种商品能够比石油更加兼具经济和战略意义。

国家安全目标和经济利益经常在石油政策中同时体现出来,如果双方有冲突,那么石油的战略安全意义一定会超过其经济意义。在石油产业领域,完全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产油国还是石油消费国,无不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对石油市场进行干预。石油市场的博弈往往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博弈。因此,对石油产业的分析不能剥离开政治而进行纯粹的经济分析。

总而言之,石油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划时代变革,成就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工业的发达,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更在于它所兼具的政治军事意义。于是,石油资源的开采、开发、贸易和利用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强烈的地缘政治烙印,围绕石油展开的斗争与博弈就成为各大国必须面对的首要战略问题。石油,这种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黏稠液体,既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权力的象征,具有强烈的国际政治特性。哈维·奥康诺认为:“谁占有石油,谁就占有了世界,因为他可以用柴油统治海洋”。

强权国家通过控制全球的石油资源,以达到控制世界之目的,这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政治的基本逻辑。产油国曾经因为石油而一夜暴富,也因为石油成为世界大国斗争和博弈的对象和战场。中东地区在战后不断出现的战争、军事冲突和社会动荡正是这种命运的体现。苏伊士运间危机、五次中东战争、伊朗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海湾成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成争,以及持续几十年的巴以冲突背后都蕴酒者美苏、英、法等大国的利益争夺。

即使相对稳定的国家,例如沙特阿拉伯等,也不得不依靠美国等外国势力的保护,忍受外国驻军。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有个: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