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满足你的味蕾的同时,你可注意过食品包装上的配方表,哪些有益,哪些无害,哪些有毒,今天小编就带你详细分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主要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其他等23类。
1、酸度调节剂
酸度调节剂亦称pH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发面酸了加的碱面就是酸度调节剂。它主要用以控制食品所需的酸化剂、碱剂以及具有缓冲作用的盐类。每种酸度调节剂酸味轻度和酸感特征不同。酸度调节剂为增强食品中酸味和调整食品中pH或具有缓冲作用的酸(分有机酸和无机酸)、碱、盐类物质总称。
其中:
有机酸:富马酸、偏酒石酸、柠檬酸(柑橘类水果的特征酸)、乳酸(酸奶和泡菜的特征酸)、苹果酸(苹果的特征酸)、L(+)-酒石酸和酒石酸(葡萄酒的特征酸)、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和乙酸(也称醋酸,是酿造醋的特征酸)、己二酸等。
无机酸:磷酸(是可乐饮料的特征酸)及盐酸。
盐:富马酸一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一钠、磷酸盐、硫酸钙、乳酸钙、乙酸钠等。
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钠。
酒石酸不能被代谢,只能通过肾排泄,对肾有较大伤害。这两种酸由于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在关节软骨分布较多,对关节软骨有伤害。
2、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是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添加剂。因兼有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中毒的作用,又称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
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二者常因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性质等的不同而不易区分。
按性质也可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两类。此外还有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由乳链球菌产生、含34个氨基酸的肽类抗菌素。
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食品防腐剂种类使用范围
苯甲酸及盐: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食品工业用桶装浓果蔬汁.
山梨酸钾:除同上外,还有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
脱氢乙酸钠:腐竹、酱菜、原汁桔浆.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果蔬保鲜、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
丙酸钙:生湿面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
双乙酸钠:各种酱菜、面粉和面团中。
乳酸钠: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类产品和酱卤制品等。
乳酸链球菌:素罐头食品、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
纳他霉素:奶酪、肉制品、葡萄酒、果汁饮料、茶饮料等。
过氧化氢:生牛乳保鲜,袋装豆腐干
3、消泡剂
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消除食品的泡沫。常用消泡剂包括稀奶油中使用的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生湿面制品(如饺子皮、面条等)中使用的丙二醇等。
4、抗氧化剂
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防止或延缓其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常用抗氧化剂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茶多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
5、漂白剂
主要用于漂白食品。常用的漂白剂包括二氧化硫和硫磺。
6、膨松剂
主要用于面包、糕点等需要膨松的食品。常用的膨松剂包括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碳酸钙、碳酸氢钠等。
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主要用于胶基糖果,可使其起泡、增塑、耐咀嚼。常用的天然橡胶(如糖胶树胶)、合成橡胶(如聚丁烯)、树脂(如松香甘油酯)等。
8、着色剂
主要用于需要着色的食品。常用的着色剂有胭脂红、赤藓红、日落黄、靛蓝等。
9、护色剂
主要用于熟肉制品,能使其在加工、保藏等过程中呈现良好色泽。常用的护色剂有硝酸钠、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
10、乳化剂
能使被乳化食品形成均匀分散体或被乳化。常用的乳化剂有果胶、卡拉胶、磷脂、乳糖醇等。
11、酶制剂
由动物或植物直接提取,或由微生物发酵制得,用于玉米糖浆、面包等食品加工过程。常用的酶制剂有胰蛋白酶、磷脂酶、蛋白酶等。
12、增味剂
可以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的风味,如酱油等调味品中使用的氨基己酸(又名甘氨酸)、L-丙氨酸等。
13、面粉处理剂
可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面粉制品的质量。常用的面粉处理剂有碳酸镁、碳酸钙、抗坏血酸等。
14、被膜剂
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险、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常用的被膜剂有用于鲜蛋表面的白油(又名液状石蜡)、糖果和巧克力包衣中的石油聚乙二醇等。
15、水分保持剂
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有丙二醇、聚葡萄糖等。
16、营养强化剂
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天然营养素,有维生素A、钙、乳铁蛋白等。
17、抗结剂
主要用于防止易结块的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常用抗结剂包括糕点中使用的丙二醇、小麦粉中使用的碳酸镁等。
18、稳定剂和凝固剂
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不变,增强黏性的固形物,包括硫酸钙(又名石膏)、氯化钙、氯化镁等。
19、甜味剂
使食品有甜味。常用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
20、增稠剂
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形成凝胶或使食品呈悬浮状态。常用的增稠剂有瓜尔胶、果胶、卡拉胶等。
21、食品用香料
能使食品增香。常用的食品用香料有茶树油、百里香油等。
2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在糖果加工中作为防黏剂的D-甘露糖醇和在葡萄酒加工中作为澄清剂的阿拉伯胶都是常用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3、其他添加剂
一些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如冷冻饮品中使用的冰结构蛋白、可乐型饮料中使用的咖啡因等。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当中不超范围、不超量,对人体就无害,甚至有的对人体有益。但是,以下的食品添加剂被证实确实有毒性甚至致癌,所以,即使食品配方中标注的含量很少,但是奉劝大家,尤其是孩子,还是少吃或是不吃为妙。
作为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试剂,苯甲酸钠的抗菌有效性依赖于食品的pH值。苯甲酸钠一般应用在碳酸饮料、酱油、醋、各种酱类、瓶装咸菜类、果酱类、糖浆类、蜜饯和果蔬饮料等食品中,在部分罐装鱼类、肉类中也会出现。随着介质酸度的增高,其杀菌、抑菌效力也增强,在碱性介质中则失去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最佳的pH值范围为2.5~4.0。
因为有毒性,日本等一些国家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限制其使用。苯甲酸酯类防腐剂(苯甲酸钠、苯甲酸钾)可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致癌的苯。苯甲酸钠对人体有害,因为苯甲酸钠会和人体内的胃酸反应生成苯甲酸。苯甲酸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饮用会引起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的症状主要是神经衰弱,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等。同时,患者还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甚至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蔗糖聚酯是一种脂肪替代品,大多数薯条、薯片、冰激凌等甜点点心中均含有蔗糖聚酯。但由于人体消化酶无法分解这种大分子,因此这种食品添加剂有利于控制体重。但是在它降低脂肪吸收的同时,它也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比如番茄红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而这些营养成分可让你远离心脏病、前列腺癌等疾病。此外,它还会导致肥胖和腹泻。
焦糖色是人工合成色素,由于它含有砷、铅、汞等有毒元素,这些元素如果摄入过多,将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食用后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引起肠胃过敏,甚至可能会导致癌症。
可乐之所以颜色那么黑,是因为它的焦糖色素使用量相当大,甚至根本没有限量,这种焦糖色素,并非我们生活中炒糖色那么“自然”,它是用亚硫酸铵催化法生产出来的工业色素。
美国有专家质疑,这种催化法生产的焦糖色素已经“相当不天然”了,其中含有两种致癌的副产物,即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2-MI和4-MI)。今年,美国有几位科学家在两年的毒理实验当中发现,4-MI会在雌雄小鼠当中导致肺癌,同时在雌性小鼠当中导致白血病。
研究还发现,2-MI会在雌雄小鼠中导致肝癌,还在雄性小鼠中导致甲状腺肿瘤,在雌性小鼠中导致甲状腺的癌前病变。在大鼠中,4-MI导致雄性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在雌性中则增大了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虽然4-MI的致癌性还有一定争议,但这些实验结果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17.html